加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刘天刚
[导读] 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同时,汉语作为以后使用的重要工具,要让学生具备更好使用汉语的技能。

四川眉山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刘天刚

【摘 要】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同时,汉语作为以后使用的重要工具,要让学生具备更好使用汉语的技能。虽然汉语是大家通用的语言,都会掌握母语的应用,但是,其中关于人文方面道德和价值观方面的渗透除了要在生活中不断引导之外,再就是借助语文教学的力量。在目前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在乎的就是对语文这门知识点的教学,而忽视了这门学科的人文性。而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如果没能养成良好的人文性,则不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这样在进入社会时,就无法很好的与社会上的人接触,甚至会出现交流障碍。语文学习能让学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在课程中感受人文、道德,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得以全面发展,必须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思政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语文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 ;必要性;渗透方法
        在高职教育院校中,更加强调学生的技能培养,可能会忽视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各个阶段的教育都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改革。对高职学生课程设计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比例越来越重,甚至很多高职院校都计划开设政治法律和思想道德修养等相关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这样也是一种有效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养的方式。
        一、思政教育渗透到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性格特点。这种观点不仅仅是现代才出现的,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仁义礼智信”这就是需要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修性养德”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不仅仅是对人道德的评价内容,也是人们对道德观进行人生追求的范围。而我们现在在学校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同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相比也有些不同,在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是有着非常严重的政治趋向的,这主要是因为需要学生把对国家的政策了解放在首位,而后是对自身素质的培养,这种对学生的培养方法实际上是同我国古代对人的培养方式相一致的,要具备爱国热情,忠于国家,然后再是不断的修炼自己。
人是社会的人,只有人的思维稳定、具有高尚的情操,在与人交往中注重诚信和谦让,对待自己、他人都有非常高的自律性,只要人人都能保持有这样的性格,那么社会一定会呈现出一片非常祥和的景象;相反,要是人人都以自己的利益为重,自私自利,不顾他人的感受,在社会中也缺少自觉性,那么,这样的社会一定会存在非常大的危机和漏洞,久而就是,社会就会陷入一片混乱和动荡,国家治理起来也会非常困难。
         这里的思政教育指的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大学作为学生迈向社会的最后一道门槛,应当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可以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高职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渗透,需要任课老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课程设置要合理。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对于学生而言也更多的是关于思想品德的建设,具有很强的趋同性,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现代教育中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了,传统的高职院校以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学生为目的,很大程度地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缺乏了对学生的思想和人文情怀的教育,因此将思政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就是十分有必要的。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了思政教育,打破传统的语言学习和思想道德学习相分开的课程设置,在高职院校大学的培养目标中,
这样的渗透式教育将会使得思政教育变得鲜活,同时也不失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二、思政教育渗透到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方法
        (一)选取合适的语文教材
        要想思政教育真正地渗透到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中,首先要选取合适的语文教材,并打造新型语文课堂,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对当前时事的讨论,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制定新的语文教材,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在语文教学中想要很好地渗透思政教育首先应当对语文教材进行改革或者重新制定,教材的内容不应当仅仅是一些文学作品,为了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应当加入一些思政内容。这样通过语文教学内容的引导,能够让学生产生对思政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比如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就内容而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可以将其延伸,补充其背景或者故事发生时的政治制度情况,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老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在学习古典文学作品时要学会评价其优缺点,在对时政进行分析时要保持客观性,同时要有自己的思考。
        (二)激发高职生主动、合理运用语文教材
        第一点,是要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对课程更加深入。思想政治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说教性比较强,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应该多采用其他的教学方式,保证课堂的活跃性,多于学生交流,保证学生可以发觉到课程的兴趣点。除了课堂的学习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社团活动的内容,这也是对教学内容的延伸,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思想政治的知识性和适用性。


在课堂之外的思想政治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大环境中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多在假期阶段参加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方面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思想政治学科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
         第二点,语文知识点包含了我国优秀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时既能学习到知识点,还能感受到汉语文化的很厚底蕴。随着现在学生的思想素质良莠不齐,并且学生受到的各种社会风气影响,所以,在很多时候,学生并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还有的学生具有严重的负面情绪,作出非常多危害社会安定的事情。所以,在高职语文知识教学时加入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对于高职学生人格和道德塑造的重要方式。例如,在讲述孔孟文章时,就可以引用非常经典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样的名句,让学生要学会谦卑、尊重,孔子这样的人都还能在别人身上找到可以学习的地方,更何况是我们呢?所以,一定要尊重他人以及他人的习惯,让这种精神在高职学生中传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多讲解一些儒家思想其中的“刚直不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都应该是学生思考和学习的,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自身性格要素之外,还需要具备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信念,这样才能逐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新型课堂主要是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就不参与到课堂中来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树立起榜样作用。从教师的仪态上来看,应该谈吐文雅、举止大方,妆容适宜,这样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有好的模仿对象。教师本身的品格就是最好的教材,言传身教有时要比一板一眼的教学更为重要,所以,教师在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的同时,还需要为学生开创出条理清晰、分析能力强的模仿榜样,用最佳的方式吸引学生,帮助学生具备良好品德。
        (四)发挥语文学科优点,树立学生正确三观
        既然是采用渗透式教学的模式,就应当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点。语文教学课堂往往涉及到方方面面,传统的课堂以及教学内容主要是要让学生学会赏析文学作品。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已经不只是传统的语文教育目的,其目的是融入思政教育,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老师作为教学者也应当身体力行,以良好的品格为学生树立榜样,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五)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率,需要开展语文实践课堂,让高职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来临的时候,调动学生制作节日贺卡和感恩父母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感恩父母,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自主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开展“发现我身边的好人好事活动”,让学生亲自去发现身边人身上的闪光点,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促进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为了进一步将思想道德教育和语文教学结合到一起,可以加强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指定学生阅读一些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作文内容,然后在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设置一些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题目,可以开展《我身边的好人好事》、《岳阳楼记》、《离骚》等文学作品的读后感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加强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参与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应加强思政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要实现这个目标,很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强调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因为传统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的趣味性已经很低,这种学科渗透式教学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和语言文化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学习模式同样对于老师的教学要求较高,需要老师安排新的自主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从而创造新型课堂。在学生管理方面,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从语文课堂学到思政的内容,老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时政内容进行讨论,同时也应当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总之,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学生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但是,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和复杂的工作,教师应该在认识这个重要性的前提之下进行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育环境之中,这样才能做到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于欢欢.高职院校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政渗透的有效途径 [J].才智 ,2020(8):23.
[2]李丛丛.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 [J]. 人文之友 ,2020(3):117.
[3]王瑾娟.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J]. 文学教育(下),2020(1):72-73.
[4]吴海风.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J]. 文存阅刊 ,2020(1):93.
[5] 周江涛 . 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J]. 法制与经济 ( 中旬刊 ) ,2010(06).
[6] 孙桂芳 . 谈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并举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