炽盛光佛乘牛车巡视形象考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栾国勇 指导老师:耿纪朋教授
[导读] 炽盛光佛,是释迦摩尼的教令传身,依佛经仪轨而知,此佛由毛孔流出炽盛光焰。其变相始于唐代,兴盛于宋元时期,流行风格涉及至辽夏,延续至明。

四川绵阳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国勇  指导老师:耿纪朋教授

摘要:炽盛光佛,是释迦摩尼的教令传身,依佛经仪轨而知,此佛由毛孔流出炽盛光焰。其变相始于唐代,兴盛于宋元时期,流行风格涉及至辽夏,延续至明。炽盛光佛巡视像多见于唐末宋初,乘牛车巡视是其固有形式。 
关键词:炽盛光佛;乘牛车巡视图;星曜演变
        一、 炽盛光佛信仰的缘起
        炽盛光佛,亦称金轮炽盛光佛等。炽盛光佛常以忿怒的形象示现,在佛教神系中炽盛光佛顶法具有特别的神通,他能以真言(“消灾吉祥咒”)弥息星曜引发灾难和不祥之兆。炽盛光佛通常捧金轮而坐,身边簇拥星曜乃至二十八宿、黄道十二宫神,在唐宋元明清、辽、西夏、回鹘的艺术中皆出现其形象。以及在壁画、卷轴画、雕塑、版画插图作品中都相应展现了炽盛光佛及眷属星神的形象。炽盛光佛多结跏坐于莲花座,而莲花座置于牛拉辕车上。
        炽盛光佛信仰的核心是修持炽盛光法。指依炽盛光佛顶如来之本誓,为除灾所修之秘诀。炽盛光佛顶法修法时间一般是在日食、月食,天地变异、风雨灾害之时。根据学者夏广兴、申一平在《炽盛光佛信仰与宋元社会》一文:“在密教修法主要效用是除灾,凡属灾疫流行、鬼神暴乱、异国兵贼入侵等,皆可修此法以祛除之”。据唐代不空译《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云︰“ 念此陀罗尼一百八十遍或一千遍,一切灾难,皆悉消灭,不能为害”。据《紫柏尊者别集》卷一《炽盛光佛如来陀罗尼经·跋》:“其持诵之法……可咒枯木以开花,喝顽石而使裂,种种祈求,必获如愿”。
炽盛光佛的缘起,是炽盛光佛有着除灾所修之秘诀,在天灾人祸的影响下,求愿者希望能够得其平安。
        二、炽盛光佛乘牛车的形象概况
        在中国地面文物中,关于“乘车巡行”的形象最早出现在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中炽盛光佛乘牛车星象图,在敦煌地区出土现共有五幅。敦煌藏经洞有两幅,一幅为晚唐时期《炽盛光佛与诸星曜星官图》,现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另一幅《炽盛光佛与五星图》,唐乾年四年出土,现藏于大英博物馆。晚唐时期有榆林窟第35窟出土的壁画《炽盛光佛与众星曜》,以及莫高窟第61窟甬道南、北两壁出土的《炽盛光佛图》。《天宫书》记载:“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北斗在天宫中所在的位置受到极大地尊崇,而“帝车”围绕着北极星旋转运动。而在密教与占星术结合后,炽盛光佛取代了北斗的主宰地位。从最早出土于敦煌藏经洞的《炽盛光佛图》图像来看,画面中有标志鲜明的五星与正在巡行的佛。从中可以看出炽盛光佛取代了北斗的地位后,逐渐形成自己严密的体制形式。在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英博物馆收藏的《炽盛光佛与五星图》表现了佛坐牛车,在五星神的随同下巡行天空。南宋蜀人程公许家藏唐画《炽盛光如来像》一轴,以此祝雁湖先生寿并为偈,“稽首两足炽盛光……慈悲为车众宝聚,载以万行波罗蜜”。
        在“慈悲为车”这句话中炽盛光佛被予以了宗教含义。


在明代也有这种解释:“矢迎乎炽盛光如来,以光为身,以愿为轮,以慈悲为辇,以大白牛为精进。便游于星宿光中,而作佛事者耶”。
那么,为什么炽盛光佛出行会选择乘牛呢? 根据学者廖旸在《佛说金轮佛顶大威德炽盛光佛如来陀罗尼经》一文,《法华经》三车出宅的故事中阐述到:“羊、鹿、牛车载运能力不同,分别喻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而大的牛车则以佛乘。牛车之所以较优胜,是因为牛在印度被称为大力”。王超提出“乘牛车是炽盛光佛区别于其他佛教神灵的一个重要特征。”孟嗣徽先生则认为,炽盛光佛所乘之牛车,是与土星骑牛有关,而土星骑牛,牛车遂转演变为“天中自在”的炽盛光佛巡行天界所乘的车舆。
         三、炽盛光佛乘牛车与变相关系
         炽盛光佛变相至西夏时期,一改“乘车巡行”的形式,以一种静态的方式出现。炽盛光佛居中,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头光与背光有炽盛光焰,周侧九曜或十一曜星官侍立,二十八宿以及黄道十二宫等各个对称画出。这种由炽盛光佛统率日、月、星辰等诸曜诸宿圣众游空巡行的变相图,就是炽盛光佛变相图。关于炽盛光佛变相图采取同种结构的有:现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的《炽盛光佛与诸星曜星官图》,苏州瑞光寺塔出土的《经咒图》,敦煌莫高窟第61窟甬道南北两侧的壁画《炽盛光佛图》。 如果说,“乘车巡行”的形式源于中古传统的结构及受佐于天文星占的影响的话。那么,这种“静坐”的结构更符合佛经仪轨,布局亦更具有曼荼罗的意味。而变相的起因则是将佛经用一种通俗的图像昭示于僧尼信众,以达到弘扬佛法的目的。这类“静坐”结构的变相是一种以仪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变相,其中隐存着严格的仪则。
        廖旸学者在《炽盛光佛构图中星曜演变》一文中,对于星曜的变化进行了详尽的描述,目前确认该图为五星罗计。不过这只是一种过渡性的构图,五星不久就被九曜所取代,九曜逐渐被十一曜取代。纵观炽盛光佛其变相演变的历史过程,炽盛光佛变相开端于唐,大盛于宋元,流风所及西夏,一直延续至明。
        总结:
        炽盛光佛乘牛车形象巡行,是结合牛车力大的缘故。其次是牛车在农耕社会,地位受到极大地尊崇,牛车在车舆制度当中也是社会等级的化身。其炽盛光佛之所以受到信仰,是因为停止不休的战争、自然灾害的祸乱,加深了信众们的崇拜。炽盛光佛在星曜演变中,由唐初的五星逐渐向宋元、西夏、明的九曜、十一曜过渡。其炽盛光佛变相到了西夏时期,一改“乘车巡行”的形式,以一种静态的形式出现,其变相的结构、内容、形式逐步完善。在炽盛光佛的信仰上,供养人通过经卷等不同材料绘制,方便供养者随身、随时供养。这恰恰反映了人们对于炽盛光佛消灾解难的崇敬。
参考文献:
[1]孟嗣徽:《炽盛光佛与变相》,《紫禁城》【J】,1998年02期。
[2]廖旸:《炽盛光佛构图中的星曜演变》,《敦煌研究》【J】,2004年04期。
[3]夏广兴、申一平:《炽盛光佛兴盛与宋元社会》,《世界宗教文化》【J】,2019年01期。
[4]石玲玲:《北极紫薇大帝神格与图像演变研究》,《美术大观》【J】2019年06期。
[5]王超:《炽盛光佛星象图的三种表现方式与“乘牛车巡视样”炽盛光佛形象来源考》,《美与时代》(下)【J】,2020年03期。
作者简介:
栾国勇,美术学专业,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美术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