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8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诊救治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6期   作者:陈星玲
[导读] 对急诊科接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诊救治方法进行探讨、分析,提高临床救治率

陈星玲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普洱665699)
【摘要】目的:对急诊科接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诊救治方法进行探讨、分析,提高临床救治率。方法:对医院急诊科在2018年1月~2020年3月期间接诊进行救治的8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给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及对照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医务人员的积极处理,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血糖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患者体内酮体含量持续性升高而发生酮症酸中毒,危及患者生命。在对其救治过程中采用胰岛素泵连续泵入,可有效控制血糖下降及稳定,改善患者代谢异常症状,提高临床救治率。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诊救治;临床效果
??近年来,受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规范治疗,体内酮体含量持续升高而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尤为重要。笔者与科室的医务人员不断学习,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对科室两年来收治的85例DKA进行胰岛素治疗的给药方式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与同行交流,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医院急诊科在2018年1月~2020年3月接诊的85例DKA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用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及观察组49例,分别给予小剂量皮下注射及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患者男49例,女36例;年龄45~82周岁,平均年龄(61.33±13.25)岁,病程2~18年,平均病程(9.51±3.26)年。排除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及精神异常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病程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入院后快速评估失水量,立即进行补液、补钾及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补液的量以及速度,按照先快后慢的原则进行,总量控制在1000~2000ml左右;及时给予补钾,进行动态观察,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注射液于患者3餐前及睡前进行皮下注射,剂量为5U左右。观察组患者采取小剂量短效胰岛素静脉泵入,剂量为4~6U/h。病情严重者首次可静脉推注负荷量胰岛素。用药期间密切监测血糖,血糖下降速度控制在每小时降低3.9~6.1mmol/L为宜。待血糖浓度下降<30%时,可增大剂量至8~12U/h。血糖浓度降至13.9mmol/L时,在等渗葡萄糖溶液中加胰岛素以2~4g葡萄糖加1U胰岛素继续滴注,控制血糖11.1mmol/L左右,病情稳定后改为皮下注射。期间密切监测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注射/泵入速度和用量。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血、尿酮体转阴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疗效判定:经治疗后血糖水平恢复正常,酮症酸中毒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治疗后血糖有所降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为有效;上述效果未达到为无效[1]。
??1.4统计学分析
??对所得各项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技术资料性X2检验,采用(n%)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血酮体转阴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在如今,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受不良生活习惯及遗传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成为了临床常见疾病,大家对该疾病已经从以往的“惊讶”到现在的“见怪不怪”了,但是人们在逐渐“接受”糖尿病的同时,却往往忽了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引发的并发症,DKA即是其中之一,DKA为糖尿病的一种常见的急性严重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是多种因素作用下,胰岛素相对缺乏和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加而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糖等病理改变征候群,胰岛素分泌不足、生糖激素升高及胰岛素功能受损是其主要原因,因而必须尽快给予患者胰岛素治疗,但是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仍无统一标准[2]。
   临床上多应用胰岛素补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不足,缓解其高血糖症状,而传统小剂量分次皮下注射方法用药量较大,难以有效控制血糖稳定下降,容易引发低血糖的风险,而采用胰岛素泵入可精确、少量、持续的释放胰岛素,在保证降糖效果的同时控制了血糖水平的稳定性,有利于血糖和酮体代谢利用。笔者与科室医务人员对接诊收治的DKA采取小剂量短效胰岛素静脉泵入,与皮下注射给药的患者相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各血糖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了采用胰岛素泵救治DKA,可有效降低血糖及保持血糖稳定,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优势。
???????
参考文献:
[1]黄雅毅.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的效果观察[J]. 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7):175-176.
[2]彭文东.胰岛素持续泵入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的有效性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4):181-182.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