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何伟
[导读] 从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很多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中,都将教学重心放在了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上,忽视了对学生诗词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何伟
        福州市延安教育集团 福建 福州 350001
        摘 要:从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很多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中,都将教学重心放在了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上,忽视了对学生诗词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虽然过去的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对于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没有帮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无法得到提升。所以说,本文从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今后我国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古诗词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相关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与此同时,通过系统有效的古诗词鉴赏练习,不但能够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文学素养。所以说,在今后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把握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目的和内涵,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升教学质量。
        一、合理运用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现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且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能够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作用。其在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情景教学与诗词朗诵的配合
        相比于现代诗,古诗词的特点在于短小精悍、用词优美以及富含韵律等。因此,在古诗词朗读教学环节,教师一方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为诗词朗诵进行配乐,增强朗诵的节奏感和情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逐句领读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学会古诗词正确的朗读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古诗词中的音韵美、节奏感,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艺术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感。
        
        比方说,在学习《观沧海》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选用琵琶曲等与诗词意境相符合的音乐来作为背景。同时,在诵读的时候要注意句子的停顿和发音的轻重。在读到“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时,要将句子间的停顿表现出来,在读到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时,除了要注意重音的位置,还要体现出语速的差异。
        2.借助画面来开展情景教学
        强烈的画面感是古诗词的一大特点,古诗词中往往那个包含了各种意象,这是体现作者情感的重要元素。因此,在古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们展示相应的图片或视频来让学生对于诗词中的意象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例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这一作品时,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诗词中体现出的意象,准备相应素材,例如图片、视频等。在上课时,为学生播放与诗词中意象相对应的图片素材,让学生对诗词中的意象能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诗词中蕴含的意境与情感,便于他们更好的对诗词进行理解。
        3.情景教学在诗歌背景学习中的应用
        对诗词创作的背景进行学习是古诗词鉴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运用情景教学法开展诗歌背景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依靠教材中的知识作为教学素材,教师还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


        比方说,在学到《泊秦淮》这首诗时,教师首先应该首先为学生们介绍当时社会背景下,秦淮两岸的人文特点和社会风气,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学习内容中;在学习到《江南 逢李龟年》和《望岳》这两首诗的时候,教师则可以从诗人杜甫青年时期的经历、理想等方面进行入手,开展一个学习专题,对杜甫各个时期的作品特点进行分析和对比,这样学生今后在学习到杜甫其他诗篇的时候,就能够快速把握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从而降低他们学习和理解的难度。
        二、带领学生学习诗歌的结构美
        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形式来看,主要以唐诗、宋词以及元曲作为三类主要的教学题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课本之中的古诗词以唐诗、宋词、元曲为主要教学内容,中考考试题目也大多以唐宋名家为主。首先,语文教师要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为学生们推荐一些优秀的古诗词,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其次,不同形式的古诗词都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在学习不同形式的古诗词时,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灵活的调整教学方式。
        比方说,在学习到《使至塞上》这首诗的时候,这首诗的特点在于意象多,画面感强,每一句诗都能构成一幅画面。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就能够给读者一种落日、天空以及大漠相互映衬的孤凉之感。因此,在为学生讲解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与诗中意象相符合的图片或视频,强化诗词带给学生的画面感,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诗词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三、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音韵美
        音韵美是古诗词的一大特点,随着对古诗词阅读量和朗诵量的不断增多,学生会潜移默化的形成语感,进而体会到古诗词的音韵美。短小精悍是我国古诗词的显著特征,古代诗人为了在诗歌中体现出音韵美,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所以说,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音韵美,是提升学生朗诵水平和鉴赏能力的必要环节。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挑选一些韵律感较强的诗词,利用早读时间进行朗诵。比方说,在学习《满江红》和《陋室铭》时,借助背景音乐进行朗诵练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大气磅礴以及悠闲自在的感觉 对于学生领悟诗词意境,体会作者心境都有着显著的效果。相同体裁的诗歌在韵律方面往往都有相同的特点,让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掌握顿挫的技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词义解析的教学,对学生的诗词朗诵学习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实际上仅通过对诗词表面的分析和学习是难以让学生领悟到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的,自然也无法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内在美
        古诗词的内在美是诗词鉴赏的关键所在,只有领悟了古诗词的内在美,才能够把握诗词的价值。当前我国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深度不足,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仅是要求学生掌握词义解析,能够对诗词进行翻译。虽然也要求学生要掌握诗词中的意境,理解诗词所蕴含的思想,但都是从应试的角度进行出发,只教给了学生一些应试技巧,而没有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因此,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向。
        例如在学习到《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时,该诗表达的主要思想是诗人享受田园之乐,悠闲惬意的心态。但是如果学生仅仅是从字面上进行翻译,就无法领会这种思想。再比如,“带月荷锄归”“夕露沾我衣”这两句诗都是用来描绘田园劳作的辛劳,目的是为了与后面的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做对比,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强烈向往,也体现出了诗人与世无争,不慕名利的高尚境界。所以说,在带领学生体会诗词中的内在美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诗词的整体进行把握,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深层次的学习,进而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内在美。
        五、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过程中,固然要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提升他们的应试能力,但这并非是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出发点,而是要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提升他们的应试能力。只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鉴赏方法,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才能够有效的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