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后习题设计方法的多样化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黎伟
[导读] 堂作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布置当堂完成的各类练习。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和加深学生对该堂课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的技能技巧,同时教师也能从作业的完成情况中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据此,在平时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各高中生物教师就需要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着重对课后作业布置策略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设计出更加具有创新性的作业内容,提升学生作业练习效率。

黎伟   湖北省建始县第一中学  445300
【摘要】课堂作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布置当堂完成的各类练习。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和加深学生对该堂课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的技能技巧,同时教师也能从作业的完成情况中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据此,在平时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各高中生物教师就需要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着重对课后作业布置策略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设计出更加具有创新性的作业内容,提升学生作业练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后作业;设计探究;设计方法;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202-01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工作重要的补充和延伸。通过作业设计既可以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又可以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反馈信息。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生物的作业设计。生物课后作业设计在生物教学中,课后作业则是课堂教学工作重要的补充和延伸。通过作业设计既可以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又可以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反馈信息。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生物的作业设计。那么,如何设计高中生物的课后作业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
        一、认真钻研生物教材和教学大纲
        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往往受制于一些固定的规章制度。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根据应试教育的目标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教学活动的设计、分配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根据考试要求来实现的。这样的教学只能使学生掌握枯燥空洞的理论知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得不到有效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目标更难实现。针对这一点,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需要认真和深入地研究生物学教科书和生物学教学计划,明确生物教学目标,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以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持续改进。
        在教学大纲中,详细阐述了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达到的三维目标,我们必须认真和仔细研究,并对提出的教学理念深刻掌握,在此基础上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最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对生物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设计能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在科学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学生将能够进行深入全面的生物学课程学习。
        二、灵活运用新课改理念,树立全心的作业设计观
        教师应贯彻新课程理念,树立新的作业观。“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新课程的三项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课程内容应呈现多样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学过程要因材施教,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和思维方式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指教师通过生物学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情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基本的生物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要求学生以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探究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探究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此,教学模式也应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生物教学应更多地包含学生的实验、讨论和交流等活动。



        三、设置探究性作业,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一般而言,同其他理科科目知识一样,生物学科的知识同样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点,因此高中生们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拓展性思考探究,易于深入理解把握相关的学科知识,而这也就充分体现出了生物学科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高要求[1]。鉴于此种情况,在平时的作业布置环节,高中生物教师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适当为学生设置一些合作探究性作业,促使学生们在互相讨论交流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拓展,进而为学生综合学科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为学生们讲解完《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这一部分知识内容以后,进入作业布置环节,高中生物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出一系列探究性作业题目,比如“为了获得纯净的细胞膜用于研究其结构与功能,请回答相关实验问题:(1)应该选取人体哪种细胞做实验?(2)选用该材料的理由是什么?”等等。然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们在课下的时候自由结组共同讨论完成探究性题目的解答,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其他同学不同想法的刺激下进行深入的延伸性思考,以益于自身思维能力实现进一步拓展,为综合生物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增添助力。
        四、布置开放化的生物作业,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刻认知
        优化作业设计,既要学生独立完成又要协同合作。让每一次作业都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让探究性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探究开放性作业,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教师提供一系列实验材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选择哪一种酶为实验研究对象?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如何设计实验步骤;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时,如何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好后,小组展示,不足之处,由其他组补充。然后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操作,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分析实验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上到光合作用那边,让学生思考:要想提高大棚农作物的产量,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呢?学生在讨论之后展开了分工:一些学生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也有的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自发组织参观“蔬菜大棚”;还有些同学向有经验的菜农了解更多书本上没有的实践经验,真正地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学生进行汇总,最终得到了系统而完整的答案。
        这些探究开放类作业,需要学生做充分的准备,相互配合。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完成探究性作业,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得非常牢固,而且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总之,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天天在写作业,老师也天天批改,可以说都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可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并不是很乐观,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与所取得的成效不成正比。作业形式单一,作业量大,作业内容重复机械化,涉及知识多,实践操作少,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受不了”,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则摆到教师的面前。我们需要进行大胆改革,摆正作业的位置,进行优化设计,使学生既感到任务不重,又能自觉完成,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母华强.高中生物课后作业完成质量与学科成绩的关系[J].中学生物学,2013,29(6):60-61.
[2]王俊芳.高中生物课后作业设计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4(5):120.
[3]许辉.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 2018(43):91-91.
[4]陈亮霞. 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 好家长, 2018(22):131-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