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探索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胡琴芳
[导读] 数学这门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内容。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做好教学指导,对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理解程度,切实引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思考,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胡琴芳    苏州市相城区蠡口第二中学  215100
【摘要】数学这门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内容。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做好教学指导,对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理解程度,切实引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思考,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203-01

        初中数学的教学有着一定的实际价值。利用好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能够切实带动学生进入到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这门学科学习的价值性,发现数学学习的奥妙之处。利用好数学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建设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性的学习,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性。
        一、建设一个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价值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证明,建设一个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挥数学教学课堂的作用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重视发挥自身的职能价值,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有着深入性的认识,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基本认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对于数学教学展开自主性的学习,提升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分组,引导学生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内涵,发挥出数学这门学科的有效性。利用建设一个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建设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建设一个高效课堂的具体方法
        1、优化数学教学情境,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通过实践得知,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情境为学生优化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一个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降低数学这门学科的难度性,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优化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地进入到数学教学中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对于数学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切实发挥出数学教学的具体价值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例如在学习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教学内容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建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问题放在情境中让学生进行学习和理解。比如,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农民养了很多只鸡和兔子,这些鸡和兔子一共有50个头和140只脚,那么这些鸡和兔子一共都有多少个呢?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将这些问题转化为一元方程的方法,充分打开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出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2、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升教学目标的完成度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合作学习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针对于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探究,切实保证数学问题的妥善解决。利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对于数学问题进行学习,切实激发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对于班级中的学生做好合理划分,让有着相同数学能力的学生分到一组中,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自己的数学学习任务,合作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在学习中,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每个小组中应该有一个小组长,对于小组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通过互相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完成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对于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学生可以准备一些木条,利用好手中的木条进行动手,对于这些木条进行组合,让学生学会总结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规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
        3、抓住数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点,简化数学知识内容
        数学这门学科和实际生活有着相应的联系,其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重视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性,让学生感受数学这门学科的实用性。通过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知识,简化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一个基本性的认识,找到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解决数学的基本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教学内容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让学生理解圆的知识内容。比如,利用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展示自行车、汽车等生活中常见的圆形图案。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导入圆与圆位置关系的学习内容。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两个圆形纸片,借助于纸片的辅助,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用具,来探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通过动手的方式,探究半径不同的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借助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切实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将现实生活联系数学教学。通过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一个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有助于学生在数学的教学课堂上,由被动化的学习状态转化成主动学习的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为学生建设一个高效化的数学教学课堂模式,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占据主动地位,切实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昕.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模式[J].读写算,2020(21):117.
[2]左恝.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J].试题与研究,2020(16):185.
[3]周长波.初中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5):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