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刘艳萍
[导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新课改的实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改善课堂质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并对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进行分析和探讨。

刘艳萍   山东省冠县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新课改的实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改善课堂质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并对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17-02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相结合,能够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高质量课堂教学效果。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利用单一的口头表达模式或者板书模式进行讲解,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只能按部就班的跟着教师的思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需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如果能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小学生该阶段的身心特点和思维模式,构建灵活的课堂情境,不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还能大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数学是一门涵盖知识面很广泛的学科,学好小学数学是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学习能力不够成熟,喜欢玩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寓教于乐,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景模式,运用多媒体将小学数学知识与图片、动画、音频相结合,将知识绘声绘色的展现给学生,激发学习的趣味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让课堂效率最大化。
        二、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数数学高效课堂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数学相对其他学科是比较抽象的,如果教师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解,对于小学生而言很难理解其中的一些重难点知识,也达不到真正的教学效果。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图片、音频、视频等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为学生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教材中的抽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完美的图形——圆”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以图片形式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的物体,如圆形钟表、圆形凳子、圆桌等,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问学生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学生在积极回答的过程中,不但可以丰富学习的趣味性,也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个知点,将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构造的物品制作成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给学生,如房屋、三脚架、交通标识等,课堂中与学生一起用折纸或者教学用具制作三角形物品,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等特点。


这种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二)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中处处都与数学相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在“圆柱体”和“圆锥体”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各种常见物体的形状,让学生仔细观察其中哪些是圆柱体,哪些是圆锥体,如圆柱体的木头、圆柱体的花盆、圆锥体的冰淇淋等,思考圆柱体与圆锥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花盆不能制作成圆锥体,同时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还哪里应用到了圆柱体,哪里应用到了圆锥体,通过知识问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解决分析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存在重点难点的知识部分,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教师能够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重难点内容,还可以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这个知识点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图形的动态演示平移和旋转,用一些实际的事物来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特点,如教师的三角形教具的平移和旋转,帮助学生对图形理解更加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将数学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结合教材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播放,同时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知识点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各种常见的物品,如电视、冰箱、微波炉等,然后针对课件提问:“同学们,这些物品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呢?大家在教室中还能找到哪些物品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呢?”此时学生们会主动参与到提问中来,在教室中积极寻找长方体、正方体的物品,接着可以组织学生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边长,让学生自主发现哪些边长是相等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点等等,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打造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相结合,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数学课堂知识不再单一枯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也帮助教师解决更多的数学难题,最终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华.让课堂有声有色——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0(14):44-46.
[2]官秀平.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J].小学教学研究,2019(01):36-38 
[3]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以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为例 . 张海燕 . 西北师范大学 ,2012-05-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