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表扬在教学中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1期   作者:宋佳佳
[导读] 表扬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获得自信和尊重,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表扬行为还可以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合适的表扬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不适当的表扬会损害学生的内在动机,影响学生的情绪。随着赏识教育和快乐教育的流行,在教学中教师的表扬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行为,教师的表扬能不能合理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表扬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需要思索的问题。

宋佳佳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镇第十二小学
【摘要】表扬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获得自信和尊重,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表扬行为还可以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合适的表扬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不适当的表扬会损害学生的内在动机,影响学生的情绪。随着赏识教育和快乐教育的流行,在教学中教师的表扬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行为,教师的表扬能不能合理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表扬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需要思索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 表扬内涵 内在动机 表扬方式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055-01

        一、表扬的内涵
        (一)表扬的本质内涵
        表扬的本质涵义是对个人价值和德行的肯定和赞美。在教育的语境中,表扬则是对学生个体认识、行为的尊重、肯定和赞美。教育中的表扬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表扬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表扬的使用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和谐关系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教师使用表扬不是出于功利目的,也不是教师权威对学生优秀认识、行为的一种“施舍”,而是教师对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成长表现给予的肯定和赞美。
        (二)表扬的激励内涵
        表扬的激励内涵包含两个层面,即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和内外在动机的激发;对避免学生自尊心受挫和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一方面,一些学者认为表扬作为一种外部动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潜力的挖掘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使用表扬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班杜拉认为,表扬是儿童发展自我调节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自我效能感,进而增强儿童的内在动机。”因此,表扬的激励功能主要在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和通过表扬使外部动机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动机。
        二、表扬对学生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从认知评价理论来看,表扬会增强儿童的内在动机。认知评价理论认为,能力和独立是个体基本的心理需要,当个体的需要被满足时,就会引起个体的内在动机。根据这一理论,表扬能提升儿童的自我信心,并促使儿童对任务结果进行内部归因,进而增强他们的内在动机,提升他们对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心和理念。
        (二)消极影响
        关于表扬作用的另一种观点是,表扬不一定必然产生增强儿童的内在动机等积极影响,甚至会产生损害儿童的动机等消极影响。研究证明,如果儿童成功后受到表扬,就会希望自己继续做得好,这就会使他们产生过多的压力,这时表扬会产生消极后果。
        认知评价理论认为,表扬可能会唤起儿童对成人控制行为的注意,并导致儿童对成绩的归因由内部转到外部,从而减弱了儿童的内在动机。
        三、表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表扬
        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这两方面的要求下,教师为使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便单一地、廉价地使用表扬手段,将表扬作为一种实现其教育教学目的的手段。
        但过度表扬,潜在的意义只停留在表层,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的盲目自大,忘记了教师表扬的本质,沉浸在自我赞美之中。因而,过度表扬的效果会与表扬的初衷背道而驰,反而可能达到反效果。
        (二)浅层表扬
        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太过表面化,没有针对性。


当学生通过思考,回答了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而教师的表扬往往是“你真棒”,浅浅一句带过,不仅没有达到表扬效果,反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不愿再去挑战或思考难题。
        生活中,想表扬一个人,却适得其反的不少,可见送“高帽”不简单,往深处说,也是一门“学问”。
        四、表扬对策
        (一)丰富表扬方式
        不同方式的表扬行为让学生印象深刻,也让学生觉得新鲜、开心,乐于接受。这一点在管建刚老师的《一线表扬学》中可见。管老师把“表扬”研究出18种,种种有效果,使其成为一门“学问”。下面浅谈上网课及平常教学中运用的一些表扬形式:
        1.“特权式”表扬
        所谓“特权式”表扬就是让他们通过努力可以获得一些别人没有的权利。“特权式”表扬在表扬中很常见,“小老师”就是典型的特权式表扬行为。如在网课时,让学生点一首歌曲,开启一场直播,让他们过一把“主播瘾”。在开直播前,学生会主动查找资料,向老师求取经验。听的同学也饶有兴致,即达到了讲的效果也达到了听课同学听的效果。
        2.突击式表扬
        惊喜往往更能激发人的动力,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孩子们本身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世界之中还有很多未知事物等着他们去涉足。教师一改常态的表扬也会让他们“大吃一惊”。虽然礼物小,但是孩子们很惊奇,“突击式”表扬能激发学生长久的动力,有的孩子可能会记忆终身。
        (二)表扬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
        1.差异性
        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这里的“差异性”有两层涵义:一是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的差异,二是同一年龄阶段的个性差异。对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个性不同,教师要根据个体差异来进行适当地表扬。针对个体差异,教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要求教师要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孩子,以生为本,因人而异,表扬要“一针见血”
        (三)表扬目的要明确
        教师的表扬具体明确,才能确保学生理解教师的表扬。表扬的目标要有延展性,教师在表扬学生之后,可以对学生提出更高的合理的要求,让他们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学生有模仿力,具体的表扬也能让其他学生有痕迹去模仿,具体的表扬更容易为其他学生树立明确的榜样行为。
        (四)表扬要公平
        1.机会公平
        每个人潜意识里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更渴望得到教师的赞美。教师在表扬时,不仅要表扬优秀的学生,也要表扬正在努力获得表扬的学生,给予他们公平的表扬机会。
        2.气质上一视同仁
        教师不在性别和性格气质上要一视同仁。学生是独特人,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的气质是影响学生行为很大的一个自然因素。由于班级规模大,教师其实很难顾及到每一个学生,性格开朗很容易受到教师的青睐,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能会受到教师的忽略。这就会导致,班级的学生个性、学习等方面差异越来越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对待不同气质的学生要一视同仁,气质无好坏,重在引导,要看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许慎,段玉裁注《说文解字》[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389。
[2]许慎,段玉裁注《说文解字》[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601。
[3]李先军.论学校道德教育中的表扬[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