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幼儿创意美术教学中凸显“创新”的六种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期   作者:梁飞
[导读] 创意美术是幼儿在原始的绘画原则上思维取得突破的一种绘画方式,幼儿可以充分自主选择自己的喜爱的绘画方式,探寻寻找新的绘画方法,自主创造自己喜爱的美术作品。显然,在创意绘画教学中,突出创新的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培养幼儿想象、观察、运用多元材料、欣赏经典作品、评价幼儿作品、看画说话等6个方面能力的策略进行阐述,突出创新力的培养。

梁飞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中心幼儿园  陕西  商洛  711400
【摘要】创意美术是幼儿在原始的绘画原则上思维取得突破的一种绘画方式,幼儿可以充分自主选择自己的喜爱的绘画方式,探寻寻找新的绘画方法,自主创造自己喜爱的美术作品。显然,在创意绘画教学中,突出创新的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培养幼儿想象、观察、运用多元材料、欣赏经典作品、评价幼儿作品、看画说话等6个方面能力的策略进行阐述,突出创新力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园;创意美术;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5-085-01

        创意美术,是让幼儿在原始的绘画原则上思维取得突破的一种绘画方式。“创意”重在“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创意”。那么,如何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对线条、色彩,空间的利用,让孩子们在纸上尽情的表现自己的想法、意愿,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创意”绘画中实现“创新”呢?近几年来,我在幼儿传艺美术教学中通过创意美术教育教学,加强对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打开幼儿的思维,唤醒他们的创造能力,引导幼儿创意设计,实际创作,感受探索发现和创新的乐趣,促进了幼儿欣赏美、创造美、感受美的能力得到综合发展。为此,本文着力就自己在幼儿创意美术教学中探索总结的凸显“创新”的六种策略进行简单阐述。
        1注重培养幼儿想象力,插上创意绘画中创新的翅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可以这么说想象力是创造性的翅膀.教育家陶行知也说:生活及教育,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教师开展小小设计师的活动,幼儿自己创意设计营养午餐,幼儿可以运用大米饭创意出各中小动物的形象,再配上营养丰富的蔬菜造型,一款款美丽诱人的午餐栩栩如生。制作三明治的小朋友们自己制作娃娃笑脸--用番茄酱给面包挤上一条条刘海,再配上巧克力豆的眼睛,美味好吃的三明治诞生了,非常有食欲。最后为幼儿创设“秀便当”的活动,幼儿可以向介绍广告一样,推销自己的作品。通过发现--启迪—联想--创作—表述给孩子想象的空间,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与满足。
        2注重引导观察,打好创意绘画中“创新”的基础
        绘画,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幼儿智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也培养了幼儿表现美的能力。通过绘画,幼儿的手、眼、脑逐渐协调,对外界信息的把握逐渐丰富。既然绘画是艺术,那么艺术来源于生活,从生活出发,就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首先创设幼儿随意绘画的空间,鼓励幼儿多看多观察开展“小眼睛看世界”的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美环境、物品、小花、小草、小动物、汽车、人物等,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绘画。例,我们南江县地处大巴山区,森林植被丰富,秋天来了,我们就带这孩子们参观县城周边的山林,认识植物、花卉,了解它们的特征。孩子们身临其境观察植物,并进行写生,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区别,做到细心观察,发现其中的微妙差别。幼儿观察是积累表象的重要策略。实践证明,收集素材有效方法就是多多观察,多亲近大自然,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中的事物,并随时做好记录,由这些事物来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为“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3运用多元操作材料,为创意绘画提供创新的源泉
        “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多元的材料才能实现多样的表达方式,更是创意绘画的源泉。我在教学中,为幼儿准备油画棒、水粉、宣纸、报纸、花布、剪刀、纸杯、纽扣、橡皮泥、吸管、毛线、绳、废旧材料(各种瓶子,纸盒,水果网套,各种包装盒),等等。这些多元的材料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孩子们将这些作品进行创意组合、粘贴制作。有的小朋友用矿泉水瓶和彩笔制作了小飞机;有的幼儿用绳和塑料袋、橡皮泥制作了降落伞;有的小朋友用布、皱纹纸、彩色塑料袋制作了小裙子,一幅幅千姿百态的创意作品应运而生。从这些作品中表达了孩子们的个性特征及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满足了幼儿创新创作的意愿。
        4指导欣赏经典作品,为创意绘画带来创新的灵感
        中外美术大师的作品极具灵性,创意无限。孩子们通过作品中生动形象,明快夸张的色彩,对感官的刺激,去感知了作品的魅力。不知不觉中吸收了美术大师构图线条的作画方式,以及色彩的运用。因此,我们每周开展欣赏“美术大师”的教学活动。欣赏大师名家的创作作品的同时,要了解他们的创作背景及意图,艺术作品和"图形创意"进行联想。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意。例如:在欣赏马蒂斯的作品《开着的窗户》《戴帽子的妇人》这两幅画的颜料不分青红皂白地铺在画面上,不仅仅是背景和帽子,还有这位妇人的脸部、她的容貌,都是用大胆的绿色和朱红色的笔触,把轮廓勾勒出来的。孩子们欣赏后自由联想,有感而发,有的小朋友说:我画一个五颜六色的脸才美丽。有的小朋友说:“我给小狗画一个有标志的绿色的脸,这样小狗就不容易丢了。”听着孩子们稚嫩的话语感觉到孩子们的创意天马行空。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的欣赏获得愉快的体验,丰富了幼儿的艺术品味.
        5赞赏评价幼儿作品,增添创意绘画中创新的动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或失败会在心理上引起对这种成功或失败的情绪体验,常常形成一种循环效应。让幼儿体验更多成功,让更多的成功带来兴趣,已经成为一条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规律。对于孩子们的作品,教师应在尊重他们的独到见解,保护他们自尊心,保持持久兴趣给予正面合理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们充满创作的兴趣,保持创作的信心.在幼儿绘画中经常会发现幼儿画得浓重的色彩一片黑暗,看起来乱七八槽。这时教师应倾听幼儿的心声,孩子会说:“老师我画的是阴天,要下雨了”。还有的幼儿会对独特的线条加以联想,并积极地想要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应善于用幼儿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世界。给予真诚赞赏的评价。让孩子在感受教师爱意与期待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无穷的动力。
        6指导学生看画说话,拓展创意绘画中创新的空间
        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听、最喜欢讲的,在绘画教学中让孩子们画上一幅有创意的画固然重要但对幼儿的语言发展也不能忽视。每次绘画活动结束后,我会让孩子们针对自己的画讲一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小伙伴,讲给老师听,讲给爸爸、妈妈听。通过讲自己的画,培养了孩子观察事物的逻辑性,如:从主体到部分,从远及近,从上到下等等,同时也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拓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他们会结合别人的画,别人的故事,老师家长给予的不同启示,逐步完善自己的画,继续自己的故事。
        创意美术教育活动蕴含着的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通过多年的实验研究,我任教班级的孩子们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使我体会到在工作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幼儿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感受到创意美术教育的无穷魅力,萌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对幼儿的多元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创意美术活动开展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发挥了奠基的作用,不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