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谭荣
[导读] 语文科目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语言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如果学生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他们就会随时总结语言知识点,他们的语言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而如果学生是被动展开学习活动,那么他们就不会展开有效的语言积累,他们的语言能力提升过程就会比较缓慢。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多措并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基于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策略展开论述。

谭荣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文峰街道办事处三角小学  贵州  毕节  551500
【摘要】语文科目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语言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如果学生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他们就会随时总结语言知识点,他们的语言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而如果学生是被动展开学习活动,那么他们就不会展开有效的语言积累,他们的语言能力提升过程就会比较缓慢。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多措并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基于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04-01

        引言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的每一个角落,学好语文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当前正处在新课改的狂潮之中,一线教师正在纷纷响应,素质教育的口号越来越响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课堂教育改革的诉求越来越强烈。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正是课堂改革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意义
        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包括对语文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对语文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在小学语文课上,出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会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问题教学,也就是以课堂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最终完成高效教学。通过这种教学过程,学生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就会大大提升。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还能提升其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巧用游戏活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游戏活动,就是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趣味十足的学习活动,从而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构建知识的乐趣,进而使得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游戏活动既符合小学生喜爱游戏的身心发展特点,又能够增强学生愉悦的学习体验,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积累诗文知识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在中国古今的文库中,有着不少精彩的诗文。这些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里面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因此,教师通过引导小学生积累诗文知识,可以有效地提升其核心素养。在学习诗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模仿、改写、创新、延伸,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起丰富的诗文知识,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浓郁的文化熏陶。而且,积累丰富的诗文知识,也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经典古诗词,这些作品涉及面广、含义隽永,深入理解它们并娴熟运用,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因此,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也要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的内涵,并熟练背诵。例如,在讲解2019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山居秋暝》这首诗时,教师要先分析本诗的含义,帮助学生掌握这首诗的内容。这首诗展现了秋雨过后明月朗照、山间清泉淙淙流淌的迷人风景。因此,当秋季雨后初晴之际,学生就可以借用这首诗来歌咏秋天的美景。小学生不但要积累古诗知识,也要对国学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从《论语》里挑选经典、简单的内容,讲给学生听,使学生领略我国文化的魅力。
        (三)通过教学实践转变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
        传统课堂中,教师的角色通常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教学活动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因此,难免会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不够顺畅。(1)改变教师角色观念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往往是学生的“领导者”,以近乎于命令的方式,要求学生学习。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极易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与我们想要得到的教育效果背道而驰。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观念,从“领导者”、“权威者”的位置上走下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走到学生当中,与其打成一片,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与教学。(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师生平等”等字眼频繁登上各类期刊、文章。究其原因,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因为喜欢语文教师而“爱屋及乌”的喜欢上语文。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用自身对教育工作的热忱、对学生的热爱,通过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魅力,意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独立而平等的,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更加愿意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运用游戏活动,多媒体课件以及竞赛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创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陈艳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138-139.
[2]孙源.有效性,语文课堂笔记应有的“灵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33.
[3]洪胜.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9(30):46-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