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 饶遇斌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期   作者:饶遇斌
[导读] 很显然,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持续深入,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必然。物理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学好物理和教好物理已经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需要,基于物理学科的特殊性,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将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表现出来,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饶遇斌   沙县金沙高级中学   365050
【摘要】很显然,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持续深入,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必然。物理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学好物理和教好物理已经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需要,基于物理学科的特殊性,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将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表现出来,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5-054-01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的目标、方式、内容,以及受教育的主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物理教学过程,使得物理理论知识更为具体化,从而便利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本文就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作用,以及物理教学的改革创新策略进行简单要阐述,以供参考 。
        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积极意义
        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和高新技术研究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已然不同于过去。高素质人才将会成为未来社会进步的主力,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所在。教学目标从传统应试教育中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发展为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综合素质的培育是全面的,包括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物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学科,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为直观的学习物理知识,了解物理变化的过程。很多在理论上理解不了的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可以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物理,了解其变化属性,并在实践与实验操作过程中,摸索和总结出适合其本人的学习方法,从而构建起更为科学的物理学习体系,更好地发挥出学生们的想象力、创新力以及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巩固、内化和应用物理知识。同时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心和成就感,促使其对自己有更深层的认识。
        2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2.1创设情境,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物理知识的积累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是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物理知识的提升必须经过反复训练和巩固。


而实践是检验知识掌握度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一是可以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布置任务,如针对上周、上个月或是上个学期的物理关键内容制作PPT,其中可穿插一些个人的实验活动,也可以提倡学生们参与教具制作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具制作大赛,通过实践和比赛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具体表现来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方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出相应正面有效的教学指引,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
        2.2结合学生特点制作信息化课件
        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越发明显,,且受时代高速发展的影响,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且高中生在年龄已经接近于成人,其思想状态多样性。基于此,在开展物理教学时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注意观察学生的特点,综合班级的整体水平,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信息化课件,做到因材施教。在教授新课知识时,首先要考虑到个别想象力不足的同学的困难,制定信息化课件时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类似的物理现象,结合实际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些现象,比如利用微课,将晦涩难懂的物理现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建立起学生的物理概念,更好地发挥想象力与知识建立起更清晰的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重要的知识点,由浅入深的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后面的教学。
        2.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习过程
        基于物理的复杂性,同年级同班的学生与学生间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学习能力差异,利用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目的也是如此,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课改标准中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利用信息化与多元化教学方式来更好的优化学习过程,提升教学品质。比如,采取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前的引导和启发,通过事先在班级群分享微课资料,引导能力较为薄弱的同学先行预习,并总结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到上课时重点解决,使全班的学习步调基本保持一致。同时还可以利用微课将海量的物理学习资源进行分类、汇总,针对学生的差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展示。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的结构、内容,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新课改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要求,充分履行自身的职责,针对当下学生的心理特点,应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物理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们在物理教学中积极的、持续的探索各个过程,使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更好的融合,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和学习能力,培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占峰.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J].试题与研究.2020(010),007:0066-00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