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1期   作者:尹德萍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有利于德育知识传授,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可以实现师生平等交流。教师应该牢牢抓住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性,在教导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感受文化文明的积淀,体会社会能量的传承,进而全面发展。文章从挖掘教材内涵、创设教学情境、围绕识字教学和开展实践活动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

尹德萍    黑龙江海林市第一小学  黑龙江  牡丹江  1571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有利于德育知识传授,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可以实现师生平等交流。教师应该牢牢抓住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性,在教导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感受文化文明的积淀,体会社会能量的传承,进而全面发展。文章从挖掘教材内涵、创设教学情境、围绕识字教学和开展实践活动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阅读教学;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27-01

        当前的小学学科教育中存在重智育而轻德育、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缺乏师生沟通等德育渗透缺失的现状,“立德树人”的育人根本任务要求寻求德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显得十分关键,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一、挖掘教材内涵,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对教材中德育要素的实用性进行分析,在教科书中寻找与德育有关的知识材料,然后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相联系,从而进入学生道德的内心世界教育发展,让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感受到德育的魅力,看似讲述文章主人公的个人道德,其实是向学生传达一定的道德教育理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向故事的主人公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文本生动的语言,进而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学习《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动画。其中小鸭子着急地说:“我怎么吃不到虫子?”小公鸡摸了摸小鸭子的头,安慰道:“别急,我的给你吧!”这样学生从动画中就能获得知识学习的乐趣,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的内容,询问学生:“小公鸡和小鸭子的身上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什么小鸭子会选择帮助小公鸡呢?如果你身边的人遇到一些困难,你会像小鸭子一样帮助他吗?为什么呢?”教师要通过教材中存在的浅显现象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了解其他学生心情及帮助他人的欲望,让学生理解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的价值观念。
        二、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
        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非常适合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因此,教师要做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积极设计教学方案,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角色扮演或问题探索,并通过互动交流,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频率,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在教师设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可以通过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到德育要素,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思想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品味社会、发现美、感受美、弘扬美、赞美美,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道德境界,统一学生的认知和价值取向,从而实现德育的最佳效果。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谜语情境引出课文知识,如教师可提出“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的谜语,让学生猜谜,小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便会积极思考。教师这时候再引出文章题目,让学生浏览文章,找出文章中的重要角色,并对角色的语言、特性进行熟悉。学生熟悉之后,教师可创设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扮演姐姐、父亲、母亲的角色,加深学生对于《落花生》一文思想情感的理解。扮演完毕,教师要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落花生》一文表达的本质意义:“做人最重要的是心灵美,而不是外在美。”学生领会课文主旨之后,就会主动寻找真正的美,锻炼自己对美的感知力。
        三、围绕识字教学,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也肩负着学生识字教学的重任。在识字教学中,也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元素。新课改后,新汉字数量达到2500个,这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考验。同时,由于受计算机网络的影响,学生对汉字学习的态度不认真,写作也很马虎,加剧了教师识字教学的难度。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以便培养学生对汉语、汉字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膏”这个字的时候,教师就要针对整个字进行创意教学,首先,将字的上半部分放大,就会发现月字上拖着高大的物品,给人沉重的感觉。然后教师将这个字恢复正常,将其和正常比例的汉字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正常比例的汉字看起来更加舒适,所以汉字的上下结构一定要有严格的比例,这也是上下结构汉字的写字原则,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书写这个汉字,了解汉字结构的魅力,并引导学生进行书写总结,让学生明白只有汉字不同结构间和睦相处,才能组成完美的汉字。人和人的交往也是如此,只有容人、爱人、与人和睦,才能构建和谐集体。教师只有在这样富有深意的汉字教学中渗透德育,学生才能够真正学会处世之理。
        四、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而且要走出课堂,向外延伸。教师要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把生活德育与语文德育联系起来,全面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行动展示自己的道德素养,进而内化这种素质,实现德育的成功渗透。因此,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生活认知和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教师可以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实践性学习。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增强了他们的道德体验。此外,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接受先进的道德修养和德育理念。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环境保护的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体会环卫工人的不易,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在提升自己环保意识的同时,体会助人为乐的快乐。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教学积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准确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丰富的教学方案,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朱艳.教书育人,润物无声[J].考试周刊,2012,(43):41-42.
[2]贾钰.德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途径[J].语文建设,2018,(32):29-30.
[3]喻建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知识窗(教师版),2019,(0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