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连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前亭中心学校363207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充分的展示出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学生的创新动力之培养,充分的使得创新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及在日常教学中贯彻该路线。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恰当与得当之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使其创新潜力得到更为彻底和全面的激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引言: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有着较多的创新想法与创新冲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这种创新想法与创新冲动。只有恰当的引导其创新想法和创新冲动,才能够使得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语文学习的力量性更强。同时,引导的过程,也是教导学生运用得当的教学与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教师就要特别注重通过引导来创造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其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应当注重的教学维度
(一)应当注重尊重以及拓展学生的想象力空间
想象力总是与创新力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充分的具有想象力的人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不断的自我革新和自我想法的不断前进。例如,在《燕子》的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自己去绘画燕子的外在形态,也就是说,学生自己笔下的燕子是什么样的,尊重学生的绘画作品(燕子),这对于学生的课文学习是极有帮助的。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地尊重学生之创新想法与创新冲动,使学生的创新动力得到肯定以及学生的创新冲动得到支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尊重以及恰当的指引学生的想象力空间的创造与革新,由此才能够使得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敢把自己的想法推出来,从而实现学生的创新力的发展。教师也只有尊重学生的这种想象力,才能够使其想象空间不断的得以培养和塑造,由此使其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二)教师要通过互动交流以及想法交流的过程来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互动交流以及想法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是着眼于学习者的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过程来实现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通过沟通、交流与协作活动能够更好的实现学生之间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能力的相互促进和彼此砥砺。在《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教学中,我就先让学生交流一下:你如果在牛肚子里,你觉得会见到什么光景?因此,通过互动交流以及想法交流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够使得学生的创新想法能够彼此互动。在此基础之上,能够更好的实现学生对于更多的想法的吸收,使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想法的互动能够在课堂上真实的展现出来,这对于学生长久的语文学习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通过这一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以较为良好的和优秀的路径。
(三)教师要坚决贯彻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地位
所谓的学生主体性指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够把自己作为知识的灌输者或填鸭式的教学者,因而,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之中要善于并且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可以说这是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尊重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改善。
因此,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求包容学生的过错,特别是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从对学生的过错的包容之中来实现对其正确的想法的引导。这样,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也就建立起来了,由此能够更好的达到教学的目标,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吸收课堂精华,并且真正的尊重学生的原创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生活探究性的教学方法
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创新能力的过程中,生活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探究语文问题以及理解语文问题,特别是教师要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起来,这样的教学过程以及学习模式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潜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自觉的得到了培养。例如,在《纸的发明》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假如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纸,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呢?同学们争相回答,给出了各色各样的答案。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展现学生良好的探究欲望,使其能够持续的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与希望,这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二)课堂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生语文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所谓的课堂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要善于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真实体验来完善自己的认知以及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例如,在《陶罐和铁罐》的课文教学中,我就首先让学生扮演铁管和陶罐,然后让学生按照课本内容展开对话。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只有学习者能够更好的体验其学习内容,以及从自己感知的角度去认识事物,才能够让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具有深刻性。因此,注重课堂体验性的教学方法,就是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体会知识的来龙去脉和产生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最能够实现教学目的,从而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具有实践性的价值与意义。
(三)激励学生进行积极表达的教学方法
就语文学习的本质而言,语文学习就是一个表达性的学习过程,激励学习者进行全面的以及敢于进行表达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侧面。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激励学生进行表达,也构成了小学语言中培养学生创新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继而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激励和鼓励学生进行表达,在学生进行表达的时候,教师要采取赏识性的教学策略来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实际上这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激励学生敢于表达想法以及不断强化自我认知,这些都在潜意识上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之中更好的践行其创新素养的提升。
结语: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较综合以及较全面的能力的培养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多个方面与角度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从而形塑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敢于并且能够创新的基础之上实现语文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柳杨军.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
[2] 郭珍安.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
[3] 魏小宁.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J]. 学周刊,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