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品质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2期   作者:史君丽
[导读] 兴趣品质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对体育学科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史君丽
        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
        摘要:兴趣品质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对体育学科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进而提高学生对体育素养。而且良好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当今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被束缚在密集的考试和大量的习题之中,缺少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同时学校也将教学重点放在文化课的教学上,对体育等素质能力教育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在这种教育成长环境下,学生的成长出现偏颇,学生无法达到社会希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免疫力的提高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学生的身体各项机能逐渐成熟健康成长。高中是学生心智完善的重要时期,面对严峻的升学压力尚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学生只有在适度的压力下才能长期保持高效的学习。而在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多巴胺等激素不仅可以调节情绪,还能有效调动人体多项生长激素。在独生子女的社会大环境下,学生长期生活在家庭的中心得到家人的全方位呵护,使学生难以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并且缺乏宽容,合作等重要意志品质。在一些体育活动中如篮球,足球等,需要参加者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学生通过参加团队项目的体育活动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了解到团队的重要性,在长跑,跳高等个人项目中培养自己坚持不懈,勇于挑战自我的品质。由于学生的生长环境不同导致其身体素质和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不一,所以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会存在一定障碍。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体化教学,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发自内心的爱上运动,自主进行体育活动。教师将体育兴趣的培养着眼于倾向性,广泛性,持久性使学生可以终身受益,感受到体育学习的魅力。学校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也是在积极响应国家“每天运动一小时”的政策。由此学校教育要兼顾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利用体育教学舒缓学习压力,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磨炼个人的意志品质。
引言: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急需体育锻炼。同时面对升学的巨大压力,也需要借助体育运动进行适当发泄。由此体育教师应该重视高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成为身体素质突出的优秀人才。
一、兴趣品质培养对体育教学的意义
        兴趣品质培养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度。由此体育教师要着眼于兴趣品质的倾向性、广泛性、持久性、有效性,发现学生的体育兴趣,加深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由此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感受体育学习的魅力。
二、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品质的影响因素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存在一定的障碍。其中学生自身因素较为突出,由于学生生活环境以及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各有不同。而且部分体育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当,没有重视体育教学方法的正确运用,也会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体育锻炼的时间也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些将影响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三、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品质策略
(一)立足于兴趣的倾向性,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来源各异,有些是源于家庭的影响,有些是源于对运动员的崇拜。由此可见每个学生对体育的敏感度都不一样,所以兴趣涞源也不一样。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喜欢体育,所以对体育学习很认真。而有些学生喜爱体育,纯粹是为了健身和运动。此外有的学生是希望借助体育放松、这都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学生受到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兴趣的倾向也不同。所以体育教师要有巩固学生兴趣的意图,把握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并且培养一批有特长的学生,带动广大学生。而且教师也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功能、价值,进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兴趣倾向。


        例如在学习高中体育障碍跑时,教师可以借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喊数抱团”,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组织障碍跑接力比赛,让学生在互相配合中巩固体育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让体育特长学生的示范,带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再让学生四人为一组,顺着指定路线和设置障碍依次在圆形场地进行,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尝试。最后进行师生共同总结,强化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二)推动学生兴趣的持久性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可以是强烈的,也可以是短暂的。在刚开始学习体育时,有些学生对体育比较感兴趣,因为缺乏足够的体育知识,受到求知欲与新鲜感的影响。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有些学生又觉得体育锻炼太难适应,进而对体育学习产生抵触心理。相反,一些学生从事专业的体育训练,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相对稳定,能够自主积极开展体育锻炼,长期保持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兴趣的持久性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高中体育教师要及时向学生解释,体育锻炼对学生重要性和体育运动本身的实用价值。当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时,就会引导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由此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高中体育排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躲避球”的游戏,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并且组织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体育教师要向学生科普,中国排球在奥运竞赛中的地位以及排球运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同时体育教师要固定排球练习小组,通过两人一组一抛一垫,加强排球技巧的学习。最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课下进行排球的反复训练。由此通过互相监督与定期抽查,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概念。
(三) 加强学生兴趣的有效性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在遇到感兴趣学习内容时,会主动地认识和进行体育训练,会产生明显的学习效果。例如对于体育教学中的田径项目,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询问教师。而且在课下也会积极地了解与田径项目有关的体育知识,了解田径项目的运动方法和过程,以便更好地掌握课程。这种兴趣的有效性可以使学生克服一切困难,达到自觉练习的教学目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但是每个学生的兴趣都是不一样,部分学生只完成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动作,不进行课下的学习。这种兴趣不会对体育知识的学习,产生太大的影响。同时这种情况也很普遍,所以高中体育教师也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要使学生转变体育学习的观念,加强体育锻炼。由此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性。教师也要不断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及时掌握教学改革动态和信息,提高自身素质。此外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决定了对课程的兴趣,教师应加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情感认同。并且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情感体验和认知。
        例如在学习高中体育健美操时,教师要让学生提前收集健美操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健美操的价值和对自己的积极影响,加强学生兴趣的有效性。教师也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为学生带来专业的健美操示范。并且让学生欣赏优美的健美操,感知健美操的审美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训练激情。然后教师要及时让学生进行动作练习,引导学生自编舞蹈。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交流汇报,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爱上体育学习。
结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品质,就要求体育教师注重日常体育习惯的培养。并且注意学生体育兴趣的倾向性、广泛性、持久性和有效性,促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修万松 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教师,2018,(19),70-71.
[2]张俊 高中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研究[J].体育时空,2018,(18),164.
[3]梁兵 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培养[J].情感读本,2018,(17),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