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富
重庆市合川实验中学校 401520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核心素养受到更多的关注,强调教育要为社会发展和终身成长服务。思想政治作为德育课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核心素养主要围绕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还有公共参与等方面展开,简言之就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有效指导生活实践。科学的教学策略,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当下主要的研究任务。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
高中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这阶段的德育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前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师生共同把这当成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工具,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产生不良影响。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德育培养,核心素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认真组织落实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科教育价值。
一、进行生活情境创设,产生情感认同
思想政治学科主要是以理论和概念的方式展现,这种抽象的形式表达和学生的个体距离太过遥远,很难吸引他们的兴趣,并获得有效理解。高中阶段的学生社会经验并不丰富,而且缺乏总结和反思的意识和能力。他们的情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激发,在和教材内容产生共鸣后实现有效的理解和深刻的记忆。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这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比如在“政府职能”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当下严峻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展示我们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和付出的努力,并让学生结合身边的故事和感受进行交流探讨。通过这样情与景的综合感受,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不仅能够实现良好的知识学习,还有利于正确价值观的渗透和培养。
二、组织学生思考探讨,培养理性精神
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国家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全球化的深入,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网络信息化带来的众多思想冲击,学生们缺乏辨别意识和能力,很容易受到侵蚀,影响健康成长。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理论灌输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活动,在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同时,培养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选择能力, 实现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这几年走红的视频节目为话题,一方面是歌唱游戏等娱乐综艺,一方面是诗词大会、朗读者这类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文化综艺类节目。前者由于过度娱乐消费,缺乏内涵和深思的精神价值而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后者则由于其深厚的文化功底,使人获得良好的精神享受,从众多娱乐类节目中脱颖而出。根据这样的想象,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传统文化的价值,未来文化传承的出路在哪里。通过这样的问题指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考,加上教师的补充,可以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产生正确认识,也会通过思维发散和创新,为文化传承建言献策,履行公民责任和义务。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认为这些文化类综艺也只是短期网红,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这就反映了现在人们价值观的冲突。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需要回避冲突和质疑,而是让学生展开有理有据的思辨,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认识。当然,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分析学生的思维模式,指出其中的漏洞和逻辑错误,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
三、重视法律知识宣传,提升法治意识
我国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步入社会之后,学生们更能感受到法规制度的无处不在。这是高中政治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需要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这是顺利参与社会,实现健康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指导工作,使学生能够遵法、守法、护法。
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大头娃娃这样的热点新闻进行引入,帮助学生明确生产者要按照规范生产,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严惩。还有消费者具有举报维权的权利,政府部门也要严格执法,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学生通过认识案例,分析案例,可以不断提升法治思维,深化依法治国的理念。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发展行动能力
社会主义是公民公共参与的国家。公民要积极行使权力,也要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不仅仅是应付考试,更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生活实践。高中学生是祖国新一代,肩负着祖国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将来会全面参与社会生活。基于此,教师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行动能力,为将来社会参与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参加志愿者活动,以这样的方式走进生活,从而更好得认识社会和融入社会。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民主选举”“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去体会国家制度和民主选举等相关知识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总之,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局限在课本和理论知识,通过课内衔接课外,强化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直观体验,最终达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特性分析与培育路径[J].王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1)
[2]中学政治核心素养:内涵、特性及培养路径[J].张露.教育导刊.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