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青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大小学 530012
摘要: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下,优化学生的学习成绩已经不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目的,而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及时抓住新课改的教育机会,改善自身的教育观念,分析能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以求在新时期顺利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期的教育理念和传统时期大不相同,广大教师也有了更高的教学追求。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思考教学策略,保证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力求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到课堂当中来获取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优化新时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提供动力。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在新时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设置形象画面,改善学生学习态度
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分析,其抽象能力思维弱于形象能力思维,而数学中不乏以抽象性为主的知识。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可针对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活动,通过设置形象画面,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从而达到在新时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复式统计表》这一节时,首先,我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爱看动画片的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动画视频,让学生猜动画片的片名。进而对学生说道:“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呢?”从而引出了统计的内容。然后,我带领学生进行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了统计的必要性,于是我便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终帮助学生合并表格,使学生认识了什么叫做复式统计表。之后,我与学生共同经历了巩固运用,拓展提升的过程,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最后,我做了课堂小结,让学生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形象画面,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节约课堂时间的情况下充分达到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多方面都有所应用,甚至可以说生活是离不开数学的,尤其是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新课改程改革中更是提出了联系生活教学数学知识的必要性。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在课堂上增强实际生活教学,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节时,首先,我以学生所在的教室为交流话题与其进行谈话导入了新课,对学生说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经常会看到角,你们是否能够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在生活中都看到过哪些角?”然后,我在课件上展示了风车、三角板等等,充分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了如何画角,使学生了解角的组成,并联系现实生活,帮助学生知晓了如何比较角的大小。最后,我做了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了与角相关的知识,组织学生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现实价值,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从而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下充分完成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导入合理问题,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问题是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有的环节之一,但是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必须要注重问题的合理性,唯有在保证问题合理的基础上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该当导入合理问题,带领学生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充分吸收,以求实现在新时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目标。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小数》这一节时,首先,我在课件上展示了一些商品的价格,对学生提问道:“大家能否发现这些表示商品价格的数跟咱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有不少学生脱口而出说“这些数的中间都有了一个小圆点”,从而为学生揭示了小数的概念。然后,我引导学生探索了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了小数所表示的意义,使学生意识到了学好小数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我引导学生整理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导入合理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以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锻炼了数学思维,使学生产生了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在新时期充分实现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若想提升教学效率,首先教师的教学思想要符合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从而保证教学策略的优质性,让学生可以产生对数学的充分热爱,使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数学课堂,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的水平与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淑贤.打破传统桎梏 提升数学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2):69.
[2]张发刚.注重情感态度培养,增强数学教学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