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山东省临沂市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实验小学 276024
摘要:随着学生们开始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教师需要承担对学生有效教学引导的责任和义务。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按照“新课改”的教学思想,明确学生为当前的教学主体,从而设计科学高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要点。为了使学生们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更加积极,教师应深入学生们的学习实际,探究更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关键词:学生兴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在教师教授学生小学数学知识期间,应当灵活应用教学策略和方法,对教材中的知识要点进行深度设计,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为此,教师需重视课前的导学内容设计,使之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应为学生们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们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此外,教师需为学生们创编故事性的作业内容,以此趣味性作业设计,帮助学生进行深度知识学习。最终,通过为学生们布置数学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们的知识应用能力得到强化,并切实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注重课前导学设计,培养学生求知欲望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教学,需要教师结合学生们的学习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数学知识水平。所以,通过对当前学生们的学习实际进行分析,教师发现只有找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点,才能够切实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知识学习。为此,教师决定从学生们的课前导学过程入手,进行相应的知识内容设计,希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师设计课前导学知识内容时,需要综合学生们在学习期间的好奇心,进行相应的问题或知识设计,使之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本堂课的数学知识教学重点。基于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的综合性导学内容,使得学生们在学习期间能够更加专注,使其在课上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快速抓住要点,提升自身知识水平。
例如,教师为学生们讲解“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时,就可为学生们精心设计导学过程,使学生能够有效被教师的导学内容所吸引,从而进行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切实提升其对于方位知识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一开始就引导学生们描述自己实际生活中“方向错乱”的事件,使之有效调动学生们的情绪,使其将生活趣事和知识内容相关联,而后巧妙地引导学生的思路到课堂教学的方向上来。同时,教师还可为学生们讲述“老马识途”以及“鸿雁传书”的故事,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其对方向和位置的知识学习更加感兴趣。因此,教师通过为学生们设计良好的数学导学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其求知欲望,以及对即将学习知识的兴趣,从而确保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更加优质高效。
二、创设相关趣味情境,提升学生学习意愿
为了能够使学生们的数学知识理解更为全面透彻,教师应分析学生们的学习偏好,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指导。为此,教师结合对学生们的教学观察,发现学生对于趣味性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就可针对学生们的这一学习特点,进行相应的情境化教学内容设计。正是因为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准把握,使得教师为学生们设计教学内容时,能够将数学知识内容和学生们的现实生活相关联,从而创作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的相关的趣味性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更为主动。一方面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使得其学习过程中的质量获得有效优化。
为此,教师在教导学生们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时,就可为学生们设计其感兴趣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涉及到的知识要点。
为此,教师立足学生们对卡通动漫形象感兴趣的特点,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调查统计。在整个调动统计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咨询学生当下感兴趣的动漫形象和人物,进行男生和女生的分组调查,从而获得一系列的数据资料。而后,教师引导学生就教师调查的相关资料,进行有效的图表制作,并对图表显示的数据和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通过学生们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直观有效的感受到学生性别不同,造成的实际动漫观看方向的不足。因为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内容,使得学生们对教师展示的教学方式特别感兴趣,从而切实提升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为此,教师通过为学生们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指导,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质量。
三、编写故事作业内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有了教师良好的教学情境设计,还需要根据学生们的学习现状,设计故事性的作业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的深度知识学习探究。所以,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们的学习现状,就其课堂学习中暴露出的不足,进行相应的课后作业设计。通过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点进行分析,教师决定为其设计趣味性的故事内容,使之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作业训练。教师将学生们实际学习认知不足的内容,用故事渗透的方式进行作业内容设计,使学生在解决课后作业时,能够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理去接受自己的学习任务。基于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的故事性作业内容,使得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充满兴趣和知识元素。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们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后,就可结合学生们实际课上理解不佳的进位内容进行作业设计,使学生能够通过课下的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运算能力。为此,教师结合学生们喜欢的“智力比拼”故事情境,进行相应的课后作业故事设计。通过将相关课后作业内容渗透到“阿凡提智斗巴依老爷”的故事中,可以使学生们的作业接受能力得到全面性提升,对应的故事化情境也更加深刻,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自己对于两位数乘法的知识综合理解。
四、布置知识实践任务,强化学生数学应用
对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而言,教师需要学生们明白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教师在为学生们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需要,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为此,教师结合自己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整体研究,发现学生对于探究性和动手性的学习任务接受程度较高。故而,教师为学生们设计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动手和分析的学习任务,使之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问题思考和运算,从而切实提升学生们的知识应用水平,并使得学生从学习实践任务中体会到自我能力提升的成就感,从而切实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故而,学生们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知识后,由教师为学生们设计“观察生活中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学习任务。其中,教师要求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进行总结,了解不同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其本身具备的图形和使用性质。有了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的综合性学习任务,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细致的实践分析,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知识认知能力。通过学生的细致实践分析,使得学生对相关图形的认知更为细致,对应的学习成就感得到满足,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为学生们设计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策略,需要结合学生们感兴趣的教学元素,进行综合性的教学设计,全面提升其数学知识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辛华,孟宇.变枯燥为兴趣 化平淡为高效——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的路径[J].内蒙古教育,2015(29):34.
[2]袁德巧.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赤子(上中旬),2016(20):221.
[3]李建用.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133.
[4]刘学顶,周丽.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兴趣培养与探索欲望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04):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