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思考探析——以五年级课程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2期   作者:刘胤
[导读] 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课程与之前相比,教学内容有所增加,
        刘胤
        成都市龙泉驿区航天小学 四川省 成都市 610100
        摘要: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课程与之前相比,教学内容有所增加,教学难度逐渐变大,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一项不小的挑战,稍不留意就可能损害学习兴致,搞砸教学活动,更不用说维持较高的教学质量,推动数学教学工作正常进度了,成为了教师们探究的话题。也为本文提供了探究的话题:如何才能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五年级课程
        要想教好五年级的数学学科,教师必须对学生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设计符合学生口味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做好教学工作。为此笔者进行了多方探究,终有所获:学生解决课本上问题的能力还行,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尚不足;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但还需加强练习、有待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有待形成;学生基础差异大,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一、注意联系实际生活,凸显学科实用性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可以用于指导生活,因此学科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很多教师重视考试和解题技巧的传授,忽视了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剔除了学科自身实用性价值这一属性,与数学教学本质相违背,亟待改善。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明确数学学科自身的价值并尽可能发挥其自身的价值,具体就是建立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如,在学习《数据的表示和分析》这一课内容时,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培育学生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表示数据的能力,提升数学综合素养。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笔者不仅设计了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某户人家一年用电、用水的数据,降低了理解难度,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还教授了学生整理、分析、表示数据的方法,增加了学生的数学知识;此外,笔者还布置了课后作业,那就是搜集生活中常用的数据并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以致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主动联系生活,建立了学科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不仅自己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还让学生搜集生活化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制作任务,凸显了学科实用性价值,值得肯定。
        二、练习活动形式多样,培育练习兴致与能力
        熟能生巧,只有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才能解决书本、试卷或者现实中的问题,真正提升数学综合能力。而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学生不断地练习,大量的练习,多样的练习,让知识牢记于心,才能外化于形,但笔者并不提倡题海战术,而是追求练习的多样性、有效性,以期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更高的效率,建构高效课堂。


        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这一课内容后,笔者要求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因为同学们刚刚学习分数相关内容,对知识点还不太熟悉,可能会产生很多困惑,出现很多错误,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措施,会打击学生学习兴致,让其产生自我怀疑,更不用说巩固数学能力了。为此,笔者引进了学习小组模式,即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组与组是竞争关系,组内成员是合作关系,他们要做的就是看一看哪个小组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课后问题。在合作竞争机制的引导下,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荣誉感得以激发,好胜心“爆棚”,很快就完成了练习活动。再如,学到《用方程解决问题》这一课内容时,教学重难点是找出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解出未知数。为了完成这一教学活动,笔者创设了多个情境并引导着学生梳理了应用题中的条件、列出了正确的方程式,传授计算技巧等等,师生合作,攻克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或引进学习小组或者开展师生合作都丰富了练习的形式,激活了学生练习的兴致,也达到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值得教师们学习与借鉴。
        三、重视纠正学习习惯,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管从卷面分析还是从平时学习中看,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出现审题不认真,做题马虎,不及时改错、练习,不检查等等问题,扣分、失分现象严重,引起了笔者的重视——要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形成自我负责的学习态度,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当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的引导,也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是师生合作的结果。
        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这一课内容时,在教学和练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同学们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不注意听讲,错过了重难点的讲解;粗心大意,审题和计算上出现错误;不检查,有错误也不能及时发现等等。针对同学们存在的问题,笔者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过于重视教学效果,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反思之后,笔者制定了改善对策:指出同学们存在的问题,让大家认识到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制定合理的教学活动,逐一改正同学们的不良学习习惯;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让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保持心态,不急不躁,反复纠正,直到学生思想和行为上发生改变为止。笔者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改善对策一定能产生作用,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综上,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保持和提升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上述几点建议,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了借鉴,与之形成合力推动数学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赵玉萍.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7(24).
        [2]李学平.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