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跃龙
湖南省安化县烟溪镇中心学校 湖南 益阳 413512
摘 要:小学数学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而这也使得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很容易遇到困难,鉴于数学在小学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快速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是现在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本文主要对如何提升小学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完善,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中逐渐成为占有主导地位的学科,在小学教育阶段通过学习数学来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迫在眉睫,但是由于过于枯燥的课程和传统的数学授课方式,导致了学生对许多数学逻辑问题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容易的学习,教师要学会将复杂枯燥的逻辑知识转化为更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从而使小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扎实的基础之上使其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提升。
一、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挑战
1.学生缺乏相应的学习意识与学习热情
在目前小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生们普遍存在学习热情不高,参与度不够,课堂教学氛围低沉等消极情况。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倾向于采用传统的解答模式进行数学学习,但在面对题目内容较为繁琐,步骤较多的情况下往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与时间。例如:在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法中,面对只需要一步的算法教学中,学生可以采用传统的做题方法进行答题,但在面对需要多步的解题内容中,如果不能采用发散性逻辑思维进行对解题思路的探究,将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徒劳无功。另外,小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初次接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不熟悉往往会出现抵触心理,所以在课堂上可能会降低回答问题的热情并容易注意力分散,形成低迷的课堂氛围。
2.老师缺乏相关专业素养与创新技能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如果不能起到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指引作用,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退缩心理。另外,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老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也影响着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参与热情。例如:数学老师身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指引者,如果自己本身就没有具备丰富且专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就不能在数学教学中很好的指引学生自觉进行相关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学习,这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进度。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减少读题困难并降低理解的难度,在数学题目的解答中充分的发散自己的思维,打开自己的脑洞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汇总与贯通,从而摆脱固定的单调答题框架模式,对题目重点进行精准的把握;有利于促进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以及学科综合专业素养,增强学生的自信感与成就感,让学生们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效率得到增加。
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1.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
现如今学生在学习数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有时会听不懂数学内容,在学生开始听不懂时就很容易走神,没有课堂效率,就掌握不了一定的基础,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只负责授课给学生,而在面对一些比较考验逻辑思维能力和具有想象力的题目时,学生们就会显的十分无力,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渐跟不上课堂上教师的课程进度,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们在授课时,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讲“圆规与圆锥的体积”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制作出比较标准的圆规和圆锥体,通过向里面倒水的数量,清楚的明白圆锥的体积是圆规的三分之一这个知识点。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加了参与度,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就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简单化,让学生牢牢掌握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其中。
2.鼓励学生多进行独立思考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过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遇到问题时会立刻就向老师求助,这就不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通过讨论之后得出答案的过程逐渐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正式上课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促使学生完成独立思考,有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在学生学习数学遇到难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去主动探寻答案,一步步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在得出答案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通过逆向思维,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题目所提出的要求,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就可以举一反三,通过这种练习,使学生逐渐的减少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依赖程度,学生会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寻答案,主动思考问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之后就有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学生的逻辑能力和综合素质教育都得到了提升。
3.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分析与综合
在小学教育中,学生们必须要熟练的掌握“分析与综合”这一方面的知识点,此后所学习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个知识点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在讲授这一课程时,学生会很容易的被过多的对象所迷惑,会造成认识不够全面,理解过于表面的不良现象,而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简单化,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生活举例来让学生明白的更加透彻,比如教师可以这样举例“有三个同学一起去买巧克力,第一个同学拿了一块钱,第二个同学拿了十块钱,第三个同学拿了二十块钱,而这个巧克力需要三十一块钱,这个时候他们怎么样才能买到巧克力呢?”接着让同学们进行适时的讨论,讨论过后,告诉他们一块钱,十块钱和二十块钱组合在一起就可以构成三十一块钱,这样就可以买到这个巧克力,而这个巧克力的价格也可以用一个一块钱、一个十块钱和一个二十块钱来组合而成,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向同学们很好的展示了什么是分析和组合,通过情景模拟的方法带领学生学会了“分析和综合”这一方面的知识点,通过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可以使学生在熟练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将数学知识也巧妙的运用在了生活中,更加高效的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使学生可以轻松的理解数学知识内容,改变学生理解问题困难的现状,促使学生努力学习。
4.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相关培训,完善专业技能
学生的老师应该首先扎实自己的相关专业素养,熟练的掌握相关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技巧与方法,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堂体验,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例如:在各种各样的找规律的数学题目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相关规律的探索。面对黑白五子棋或者三角形、正方形以及圆形等多样的图形综合进行的规律探索题中,老师应该摆脱课本知识的束缚,引导学生们进行头脑的变换,要善于在自己的脑袋里进行相关题目的推演,并善于在比较繁琐的数学题目中创造性的寻找解题的方法。面对从1到100的连续加法,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解题思路的拓展,一步一步的至于学生进行的解答,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入到首尾两项发现规律,并类推其他规律题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们体会在数学解题中对逻辑思维能力运用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陆林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7):62.
[2]谢鑫.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4):164.
[3]苏黎.有小学教育特色的逻辑教学改革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9(01):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