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稼轩
郑州大学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深厚,历经千年仍对新时代人们思想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中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了更好地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校园,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传统文化进课堂,学生社团活动,传统文化节日综合实践活动等,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整合,使教学更加实用,从而实现文化育人。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理论与实践
引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历史文化遗产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同时也是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育教学、社团活动、综合实践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影响学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可以提升他们的个人品质和家国情怀。因此,加强传统文化美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融入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平台。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让校园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本无声的教科书。"润物细无声"在学生学习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而微妙的作用。因此,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精心安排校园文化建设,将使校园成为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学校建立文化走廊,设立传统文化专栏,结合自身办学理念和校园环境美化,开设文艺、传统美德、地方特色文化栏目。在教学楼的开辟一条阅读走廊,以传统经典文化为背景,开设图书角,让学生阅读传统经典文化,分享和交流经典文化。在走廊里,教室里张贴古代名人书画、名句警句,每个班开辟一个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书法、绘画、剪纸和学习传统文化等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精心安排的文化视角,精心营造的文化生态环境,使校园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每个学生沐浴在知识的海洋中,始终传承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其逐渐深入自己的内心,内化到自己的习惯中,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二、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通过活动、故事、图片等形式将传统文化呈现给学生,从而进一步推进传统文化教育。
例如,在教学"父母多爱我"时,解释了父母对学生的爱,这种爱是细致的,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父母的爱,甚至有些学生厌倦了父母的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材中挖掘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懂得应该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接受父母的关心和感激。此外,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视频中可以是一个孩子与父母的日常生活,让学生通过分析视频中孩子的行为是否正确的,让学生回忆父母在生活和学习中对他们的关爱,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尊敬父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掌握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并继续传承传统文化。教育部门应该对教育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重视品德与素质的教育,并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逐渐融入其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它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和经验,是先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学生教材中的古诗词和古文教学是传统优秀文化内容的综合体。包含着人文、道德、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蕴含着强大的人格力量,能陶冶情操,鼓舞人奋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学生的美丽心灵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现代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手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地的文化传统,通过现代文阅读,让学生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古典诗词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三、以校园社团活动为契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社团活动作为传承古典文化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良好的教育和指导作用。校园社团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独特载体,通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使校园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建立精品社团,以社团为载体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个学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结合传统文化打造特色社团活动,如:经典读书组、书法组、刺绣组、古筝组、戏曲组等独特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将传统文化的精髓逐渐吸收并融入自己的精神中。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中国传统文化开花结果
实践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的有效过程。因此,积极探索和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可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以汉语研究性学习或综合学习的形式进行语言实践,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此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这也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好机会。例如,通过收集与春节有关的文化与信息,并查找和整理相关资料,用板报等形式进行交流。诸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能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探索和体验,在实践中感悟传统文化,在营造节日气氛的过程中感受独特的民族风俗,那么文化的传承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五、结束语
简而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需要学校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各种有趣的和有意义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