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体化教学为模版,开展技工院校教学方法实践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郭小平
[导读] 学院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跟上科技发展的潮流

        郭小平
        伊春技师学院                 黑龙江  伊春  153100
        摘要:学院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跟上科技发展的潮流,我院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多次研讨和实践。在经过多次总结经验与交流学习后,学院主要借鉴德国职业教育中的“一体双元制”教学模式,结合学院自身的特点和条件,总结出我院特有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此外,学院在建立院办企业、社会培训教育、学生就业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创新,以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为依托,深化教学改革,使学院在技工教育行业中不断的良性发展
        关键字:一体化教学   院办企业   教学改革
        学院自建校以来,随着职能的变换,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经历了数次的教学改革。在技工教育常规教学过程中,从开始适应林区经济发展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经历传统的授课模式到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及即将改革筹划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使学院在技工教育行业中不断的良性发展。此外,学院在建立院办企业、社会培训教育、学生就业模式改革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创新。
一、学院常规教学优势及进一步深化改革
        学院借鉴德国职业教育中的“一体双元制”教学模式结合林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学院院的特点,总结出我院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即以模块式的教学方式、按照项目教学法设置课程,使用校本教材,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学院各实训室和生产车间对学生进行一体化教学工作。将专业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实训室中进行教学,师生共同在实训室里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将理论与实训教学结合起来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辅助引导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学习效率,并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它有效的形成了以获取专业技能知识任务为导向、以专业技术能力水平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学院为推动一体化教学模式,采取了以下措施 :
        1、成立一体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小组,从根本上解决教学与实际操作环节脱节的状况,实现工学结合的模式。
        2、与企业建立学习、培训合作模式,利用国培和省培等机会,培养“双师型”教师,让教师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到企业实习,参与生产实践,并利用各种措施引进企业一线的优秀技能人才来校担任教学工作。学院聘请的技能指导教师大多为从工厂退休或工厂的一线工人,熟悉最先进的工艺制作流程和技术,为教师提供发展空间,培养教师一专双师。
        3、由各职能部门和专业教研室与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共同在不同程度上完成新的课程设置、大纲、计划。可以在能力强基础好的专业试点,以推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4、改变评价方式,实施过程式的评价,更多的以阶段性点评和激励为主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
        通过这种模式,学院培养的学生在学院不仅能够学习到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学生可以完美的实现学生到工人的顺利转变,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优势十分明显。
        近年来,学院又吸收和融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计划在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之上继续深化改革,推行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学院在教学上依托政府、社会机构的为职业教学所提供的有利条件,与相关的企业联合办学。学生在校为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而企业也参与其中,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并结合企业的特点针对教学提供相关的教学大纲,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学院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学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教学,而到了企业中,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弟快速成长的形式,结合工位岗位进行系统的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培养人才模式。
二、建立院办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水平   
        学院有大批拥有企业一线管理和工作经验的教师,结合我院具备的自身优势,有利进一步推进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发展,并且学院给予各系经济上和政策上的支持,每个系在完成常规的教学、科研工作外,实行一系一厂制度,即各系建立系办企业,现学院已创办了机械厂、汽车修理厂、广告公司、科技公司、林产品加工厂等企业。各系负责人即是企业的经理,负责经营企业;教师负责企业的管理与工作指导,学生承担企业的工作任务,教师和学生全部参与企业运营的生产过程。在获得生产订单后,经过系里全部教师研究安排生产任务的进程,学生接受生产任务后,教师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让学生参与加工生产任务,生产过程中教师全程参与指导,生产结束后,由师生共同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进行评价。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学院会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情况择优聘请学生,既解决的企业的员工聘用问题,也为培养伊春落地人才做出了贡献。而参与企业管理的老师不仅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也在管理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在教学课堂上无法体现的实际应用问题,通过总结实际操作管理经验,然后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常规的教学内容,加快学院教师一体化的转化进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需要出校门就可以进工作单位进行实践操作,真正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动手操作的零距离对接,取得了一举多赢的效果。
        在院办工厂创建2年左右的过程中,学院的各个的企业已经逐渐壮大,并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下一步,学院企业将继续扩大经营规模,我们将充分利用起各专业的实习实训室中先进的教学生产设备,实训室即使学院的教学场所,又是企业的生产车间,在进一步实行改革教学模式外,使学生入校即是工人,入校即是入厂。此外,在学院学习的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选择在系办企业工作,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为学生的未来提供多种发展模式。
三、采取多元化办学手段,丰富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学院除正常的教学模式外,还开展了多元化办学模式。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掌握一技之长,让更多的在岗职工能够适应现代化的工业发展需要,学院开展了各种社会技能培训。我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北方林区,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国家的政策导向问题,许多以前重要的技能岗位在逐渐消失,而新兴的技能岗位则缺少大量的优秀技能人才。在今后的培训教学过程中,学院将继续推进培训业务,结合当今社会上的新兴工作,开展更多的培训项目。
四、在精品就业基础上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
        学院是否拥有良好就业渠道是家长对学院评价中最重要的一点。我院提出精品就业的就业指导思想,通过联系国内知名的大型企业,为学生寻找工资高、福利待遇优厚,工作环境良好、发展空间大的企业。
        下一步,学院将继续联系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适合我院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企业,在企业中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与企业密切深度合作,签订定向培养班,结合企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在学院招生和为企业输送人才、学生在校学习与定岗实习就业、常规教学与工厂实习实践、获得毕业证与职业资格等级证、教学软硬件的交流共享等方面因势利导,积极探我院切合实际的合作形式,形成具有我院特色教育模式。
        根据我国技工教育发展的特点,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是我院的发展目标,我院将紧随国家技工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摸索和创新中不断进步,为努力打造一流的技师学院而不断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张中洲.《校企双制,工学一体》(J).广东技工教育研究.2013.(03)
[2]芮小兰.《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J).消费导刊.2008.(04)
[3]陈俊兰.《中国学徒制研究——需求与原因分析》(J).职教论坛.201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