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蒙授汉语拼音教学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金春晓
[导读] 蒙族小学汉语授课讲授拼音过程中,在帮助小学生发标准音、识字阅读等方面成效显著,但小学语
        金春晓
        通辽市科左中旗架玛吐镇中心校,?029331
        摘要:蒙族小学汉语授课讲授拼音过程中,在帮助小学生发标准音、识字阅读等方面成效显著,但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常产生字母识写困难、音节拼读出错、拼音直呼速度慢等问题。为更好地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我们主张将直读法和拼读法相结合:先以熟字带音节,通过有意义学习掌握常用音节的直呼;再以常用音节带音素,学习声、韵、调及其拼读;最后以拼音促识字,扩大识字量,提高阅读速度,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汉语教学;拼音教学;优化策略;
        前言
        从拼音教学的实践来看,帮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可以提早实现自我识字和阅读写作。这不仅增加了小学生的识字量,而且有助于他们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但是从学习过程和效果来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1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拼音字母识写困难
        首先,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内容和《汉语拼音方案》的规定稍有不同。通常是先教带声调的ɑ、o、e、i、u、ü6个单韵母,再教23个声母(把由零声母改写而来的y、w作为声母来教),最后教18个复韵母和鼻韵母。此外,还有16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不同声母、韵母的音节拼读适当穿插在以上内容之中。拼音教学内容大概安排40个课时左右,用时6—8周。由于时间紧、内容多,不仅认读时容易误读,书写时更是经常混写。而韵母中的复韵母,有几组仅组成的两个字母前后顺序不同,如“ei”和“ie”、“ui”和“iu”,学生也常混淆。另外,ü前面加y(实际上是没有声母)或和j、q、x相拼时,ü要读成[y]、写成u,学生出错率也颇高。
        其次,一年级小学生之所以出现字母识写困难,主要是其认知心理和思维能力发展都不成熟。入学初始阶段就让他们学习一些抽象的表音符号,既要会认能读,又要掌握书写,并不容易。这些符号本身没有意义,只能依靠死记硬背,学习过程单调、枯燥,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刚入学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对抽象符号的理解能力较弱。虽然拼音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一些形象的图片来辅助教学(如用乌龟背壳的U型记忆韵母“u”,再加上儿童视觉短时记忆的容量、整合能力、表象能力不如成人,所以左右、上下颠倒等错误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此外,现在不少城市小学一年级就采取英语与语文两门课程同步设置的模式,就算学校未设置英语课,一些家长也在幼儿园阶段就让孩子参加英语学习班,英文字母与汉语拼音认知之间也存在相互干扰的现象。因此,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难认、难记、难写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学起来吃力,老师教起来着急,家长辅导起来困难。
        1.2音节拼读出错
        汉语拼音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能根据拼音字母的组合,拼读出音节的读音。由声、韵、调组成的汉语音节,绝大多数都能按照一定的拼合法读出来。目前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音节的拼读方式有三种:整体认读法、两拼法、三拼法。整体认读法是把汉语中部分不好拼读的音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记认,直接记认这个音节的读音,整体认读音节虽不用拼读,但有几个音节和声母、复韵母读音完全相同,如zi和z、ye和ie等,这些读音相同、拼写不同的音节,有时会使学生和前面所学的声、韵母产生混淆。


        1.3拼音直呼速度慢
        首先,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这的确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拼音教学方法。但这种拼读方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它使学生形成了拼读音节的心理定势,即看到一个汉字的拼音,如教声母m,教师示范m和ɑ的拼合后,就可以让学生试着自己拼读mo、mi、mu等音节。这样不用老师一个一个来教音节,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自学能力。目前小学拼音教学的主流是采用两拼法,将教学重点放在教授声母、韵母的拼合上。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根据所学的音节拼合,自己拼读出其他声韵组合的音节。
        其次,需要把它分解成声母、韵母和声调,然后再根据一定的拼读方式才能读出汉字的读音。这样一来,学生字、词、句的阅读过程都较为缓慢,有时甚至因为拼读而产生阅读中断,对词句理解造成障碍。汉语拼音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借助拼音独立、快速地识字和阅读,汉字本身提供的发音信息十分有限。而拼音在汉字字形和读音之间架设起了一座桥梁,这是汉语拼音最重要的一项功能。如果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好这项功能,拼音的标注就形同虚设;如果拼读不准确,拼音也就起不到提示读音的作用。
        再次,汉字数量巨大而音节有限,我们只要学会这些有限音节的拼读,就能利用这些音节掌握大量汉字的读音,这也是两拼法得以成功施行的主要原因。但是这种方法注重拼音知识的细化,在实践中突出声母、韵母拼合成音技能的掌握,是按照由分到合、由部分到整体的思路来展开教学的。而大量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特点是更容易将注意力放在整体上,因此两拼法的教学思路与儿童的认知心理恰恰相反,这也是导致学生音节直呼速度慢的原因之一。
        总之,虽然声、韵、调全部学完后,教师也会要求学生对汉语拼音常用音节达到直呼的要求,但是声母、韵母作为组成音节的基本要素,其本身没有意义,音形之间也没有直接联系,学生最终学会直呼音节还是不得不依靠大量机械模仿和操练。
        2小学蒙授汉语拼音教学的优化策略
        首先,汉语拼音给中国语言生活带来了巨大帮助,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指出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是要淡化拼音教学,而是要改进拼音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汉语拼音作为识字正音的工具,要借助它达到自主、快速认字和阅读的要求,就是要实现对音节的整体认读。目前的拼音教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将拼音教学狭义地理解为语音符号教学的倾向,过于强调拼音字母、声调符号、拼写规则等的掌握,削弱了借助汉语拼音进行识字和阅读的终极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直呼音节和词句的训练,是促进拼音教学、加强教学效果的主要发展方向。
        其次熟字带音节,掌握常用音节的直呼,从学习论的观点看,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两种。机械学习主要依靠刺激、重复、强化等,而意义学习则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搭建起帮助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支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以同化方式将新知识纳入到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去,进而丰富原有认知结构。因此,利用旧知增加新知,或由旧知转向新知,是常用的教学策略。
        3结语
        以熟字带音节,是指进行拼音教学之前,先教学生一些在入学前就已接触或认识的汉字。通过选择熟悉且常用的汉字带拼音教学,是为了让新旧知识联接,并与学生生活世界相结合,进行有意义学习。因此,我们先教学生正确认读这些熟悉的汉字,在认读过程中,利用这些汉字再带出它们的拼音。这样,原本由抽象字母符号组成的音节就可以和熟悉的、有意义的字词结合起来认知。
参考文献
[1]李玲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中外交流,2017(2).
[2]唐智芳,张艺绵.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0(1)49-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