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捷
95948部队子女学校 甘肃省酒泉市 735000
在《辞海》中,“作业”一词被解释为“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这是一个涉及面很宽泛的概念,被人类生产生活的许多领域借用。《实用教育大词典》中对作业这样定义:“为完成学习任务由学生独立从事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两种,是课堂学习的继续,常用来巩固、消化、理解或迁移课上已学过的知识,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延续,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学习成果、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都有着重要意义”
《教育大辞典》中把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进行操练的各种类型练习,其作用在于加深学生对所教内容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教师也能从中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或技能缺陷,作必要的纠正。”因此,综合以上文献中的定义,我们可以归纳出,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的、学生当堂完成的各种类型的练习和活动。课堂作业的形式主要有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际操作练习等。
对于“家庭作业”这一概念的定义经常是不一致的。它最初指的是工业在工厂之外进行的作业,现在这个传统意义的词主要用在这样一个一个领域中——指的是学校中在常规的课堂之外的学习任务。但是通常这个词也指在学校里的自由时间的学习,如在自由时间和其他时间,在阅览室和学习场所及其他的一些地方。笔者认为,家庭作业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目标设计和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完成的练习和活动。
《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对“课外作业”的定义是: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继续,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作业的种类主要有预习和复习作业、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活动作业等。也有学者在学术论文中提出,课外作业,又称家庭作业,是指中小学教师布置给学生回家在晚上或课余时间做的功课。笔者在参阅文献以及一些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本研究中所指的“课外作业”可理解为: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和目标设计和布置的、由学生在正常上课时间之外进行的练习和活动。它包括家庭作业以及学生在学校里正常教学时间之外所做的练习和活动。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我们可以对学生作业的研究形成如下认识:
首先,通过对国外“课外作业”已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到,国外的研究主要涉及家庭作业的意义、学生作业量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作业的反馈与评价、作业时间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家庭作业的目的等内容,这些研究及其结论为本研究开阔了视野,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有选择的借鉴其中的一些研究及其结论,为本研究的进行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例如,Harris Cooper(1994)对于国外作业的反馈与评价所做的研究,提供给广大教师对学生家庭作业反馈的四种方式,认为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部分或全部的批改,对于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才能把作业做得更好在作业本上写下有关的评语,还可以给学生的家庭作业打分,对做得好的学生要进行表扬,对做得不好的学生要进行鼓励或批评等,这些研究的建议都给我们的行动研究以崭新的视角。当然,我们对于国外的研究结果及结论不可全部照搬,只能是有选择地加以借鉴。这是由于各国文化背景、政治和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对于学生作业的研究,许多课题及其结论都仅适用于本国特定的情况,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国外的许多研究成果不能盲目的照搬,应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鉴别和借鉴。例如,值得我们借鉴的是西方国家的中小学教师是以很宽广的视野从多方面、多层次来定位课外作业的目的。教师不仅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关系,而且从课外作业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定位课外作业的目的;不仅从课外作业对学生的影响,而且从课外作业对亲子关系、学校关系、社会政策的影响来定位课外作业的目的,从而把课外作业变成学生与家长和学校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产生联系的一种中介。这种课外作业目的观对学生课外作业的研究很有启发。启发我们应该更多地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来设计课外作业,而不应仅从完成自身教学或增长学生知识的角度设计课外作业,课外作业的内容和要求应因人而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特长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外作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合力。但是有些结论我们就需要加以鉴别,例如,美国作业研究有一个结论——家庭作业对小学生学业成绩无显著影响,这一结论就与我国研究的结论不相符合。所以,我们就不能简单的把这个结论应用到我国的作业研究中去。
其次,随着教学改革和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有关课外作业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这些研究大大拓宽了课外作业研究领域,同时很多研究者的一些作业设计方面的理念和具体的做法值得借鉴。纵观国内研究,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研究人员虽有部分专家和学者,但以一线教师的研究居多。而我国学者也多是对国外课外作业发展状况的介绍,都缺乏具体可操作的设计策略。第二,随着教学改革
和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有关教学设计理论的著述颇丰,但关于系统论述课外作业设计方面的书籍却很少。课外作业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际教学对作业相关理论的需求。这显然和课外作业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相互脱节的。所以说作业设计研究还是没有进入主流的理论视野,虽是教学必须关注的领域,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三,研究多是一线教师针对自身作业设计的局部、零散的经验总结,不具有系统性。有关课外作业的研究和探索以学校为单位开展较好的情况并不是很多,由此看来,有关课外作业的实践还需进一步努力探索。
最后,笔者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综述认为,专业研究者对于课外作业研究应加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关注。已有的有关课外作业的研究,研究者多远离教育教学现场,是研究者针对某个或某些现象阐发的建议和思考,调查与实验也比较宏观。然而,“专业的研究人员不能永远停留在对理论的钻研上,而是应该以理论和方法作为武器,深入到活生生的教学生活世界中,开展真正的教学论研究。
而真正教学论研究的生长点应该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教学实践。”所以,研究者只有置身于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才有可能发现事情的本来面目,由此,研究者提出的教育主张也才能更有说服力。
鉴于此,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和一线教师合作开展对小学生课外作业优化设计的行动研究,从实践层面上对课外作业设计的流程进行整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