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绪渊
湖北省建始县业州镇茶园沟小学 445300
摘要: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内容是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培养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对于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接触道德与法制教育知识主要来自于课堂,因此授课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职责,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推进加深新课改,为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道德与法制教育源于生活,且实践于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让课堂回归生活,找寻到最佳的教学方式。本文将围绕如何将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回归生活展开探讨,并提出几个建议,希望对此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制教育 回归生活
道德与法制是中国公民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拥有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小学思想道德法制教育的基本理念,这门课程将对于小学生的一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应试教育压力的增大,大部分学校都十分重视语数外等考试项目,因此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教学显得尤为艰难。对此,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可以选取相关知识作为课题素材,并将知识融入生活,联系实际去引导小学生,进而达到提升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的质量。
一、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1.传统的教育方式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方式下,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显得枯燥无味,教师一味给学生单向灌输这些与生活没有联系起来的书本知识,使得小学生无法与教师产生共鸣。由于小学生阅历浅薄,如果理论知识不能回归生活,不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也就成了空口号。
2.教师自身知识不够丰富
由于教师成长环境和个人机遇不同,进而导致教学质量高低不一。一个有着丰富教学经验且眼界开阔的教师,在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中可灵活运用书本知识,结合实际生活,积极组织实践活动进行教学。但大部分教师秉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将书本理论知识填鸭式传授给学生,给学生带来的教学体验也有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将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回归生活的方法
教师应该将道德与法制教育回归生活,运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对道德与法制教育的理解更加透彻,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良好品质,拉近课堂知识与生活的距离感,学以致用。将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回归生活的方法将大致分为以下三点进行描述。
1.创设生活情境
道德与法制教育不是一个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师的教学成果也不单单是通过理论知识的考察测试出来的,它的本质是引导学生正确的生活,重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思想道德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创设生活情境是简单便捷且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情境模拟,使学生明白遇到问题时,怎么做才是正确的选择。例如在学习《上学路上》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模拟学生在上学路上可能出现的情境,将课桌间过道比作成斑马线,让学生来演示过马路需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也可以将交通信号标志制作成卡片,供学生辨认。学生在模拟回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纠正,正确的地方也要给予鼓励。在这种具有生活情境的课堂中,学生会更加积极参与,往往也达到了更加的教学效果。
2.通过实践活动开展道德与法制教育
新课改要求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将道德与法制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例如在学习《校园里的号令》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号令活动,让学生感受一下学校中存在哪些号令,以此来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教师可以提前搜集号令,如上下课铃声、眼保健操号令、早操集合号令、升国旗号令等,并播放给学生听,考察学生是否明确这些号令的意义。这一活动使学生在趣味的学习氛围中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并在实践活动中对这些号令的记忆更加牢固。
3.利用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分角色扮演课本中的人物,并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故事情节的演绎。例如,在讲解《家人的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扮演书本中的角色父亲、母亲、孩子等等,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责任和生活的不易,以及父母对自己的爱。
结束语
道德与法制教育相比于其他应试科目来说,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尤为重要,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当前,将道德与法制教育融入到生活实践中进行教育的方式,是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选择,这是一种抓住本质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一教学理念,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将学生的生活作为基础,把生活与道德法制教育相结合,实现道德与法制教育回归生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屈丽霞.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
[2]臧秋菊.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