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英汉合同文本中被动句的翻译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吴立芳
[导读]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英语合同文本的文体特色,被动语态使用频繁。因此,本文通
        吴立芳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英语合同文本的文体特色,被动语态使用频繁。因此,本文通过提取英汉合同文本翻译中的六个例句,总结了英语合同中最常见的被动句的翻译策略,以期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法对法律文书翻译工作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英汉合同文本;被动句;翻译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中国与国际间的商务活动和相互交流也越来越多,不可避免会拟定合同。因而,本文结合翻译实践中所积累的英汉商务合同的实例,帮助翻译工作者了解商务英语合同本文中的常用句式被动语态的使用及其翻译策略。
一、英汉合同文本的句式特点
        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和汉语被动语态相同,都表示句子的位于动词和其主语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动宾关系,是动词的一种变化形式。从句法角度看,英语注重形合,注重句法结构和表达形式,当主动式不便于表达时,出于造句的需要或修辞的考虑往往采用被动式。从文体角度看,某些文体较多使用被动句以迎合其表达的需要,法律英语便是如此。被动语态的使用突出了行为的对象,减少了主观色彩,是文字表达客观化的手段之一,其具有很强的交际语用功能,能够表达主动语态所无法表达的语用信息。英语被动句的译法比较灵活,翻译时要根据句子的整体结构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处理。
二、被动句的翻译策略
(一)将被动句译为汉语的主动句
        英语被动句的使用要比汉语广泛的多,这是因为汉语许多动词既可表示主动又可表示被动,所以也就无所谓主动句或被动句,只能少量使用。因此,大量的英语被动句都可以译为汉语的主动句。翻译时,将原文的主语译成汉语里的宾语,而把原文的行为主体或相当于原文主体的介词宾语译为主语。
    1. 原文:All academic standards, requirements and policies of UAB shall also be observed by the Employee and members of his staff, including assistant coaches, at all times and shall not be compromised or violated at any time.
        译文:雇员及包括助理教练在内的教练员,在任何时候均应遵守UAB所有的学术标准、要求及政策,不得违反。
        分析:按原文的语序翻译过来应该是“UAB所有的学术标准、要求及政策应该被雇员及教练员遵守”。但是,在汉语表达中,我们很少使用“规则被遵守”这种表达模式,而常用“遵守规则”来表达。因此,调整为主动句,达到更加符合汉语表达模式,使翻译流畅、易懂的目的。
(二)将被动句译为汉语的无主句
        汉语的句子可以不带主语,因此可以将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的无主句。翻译时,将原句的主语译成汉语的宾语,放在动词后面,也可以加“把”“将”“对”等词将宾语放在动词之前。英语中有些特殊的被动句是由短语动词中的名词作主语构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翻译时可以将原句的主语和谓语合译成汉语无主句的谓语。
        3.原文:Such reimbursement shall be mad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 procedures of UAB upon presentation to UAB of vouchers or other statements itemizing such expenses in reasonable detail, as required by UAB policy.
        译文:由于UAB政策要求,需按照UAB的标准程序向UAB提交合理开支的详细凭单或清单才能报销。


        分析:该句主语是“such reimbursement”,谓语是“shall be made”,即可理解为“made such reimbursement”,译为“提交合理开支的详细凭单或清单才能报销”就省略了主语,将原句的主语和谓语合译成汉语中无主语的谓语。运用这种翻译方法,可以使整个句子条理清晰,意思表达完整明确。
(三)将被动句译为汉语的被动句
        英语中有些被动句,尤其是那些带有施动者的被动句,常表示强调的意思。此时,如果采用主动句和无主句的译法,均无法表达出强调的被动意义,译成中文的被动式无疑是一种无奈但又是恰当的选择。多数情况下,将英语的被动语态翻译成汉语的“被字句”,常常不太通顺。但还是有不少可以译成汉语的“被字句”。若原文中含有行为主体,也可用“由……所……的”或“为……所”来表达被动意义。
        4.原文:The procedures for the evaluation shall be determined by the Employee in consultation with the Athletic Director.
        译文:评估过程应由雇员与运动部总监协商决定。
        分析:原句意思为“程序被决定”。但是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可以译为“……决定评估过程”,但由于前一句提到了评估,这句话想强调评估过程,因此将“评估过程”作为主语,采用“由……决定”这一句式进行翻译。虽然这个句子的翻译方法不限于所列出这一种,但是从整个段落的连贯性考虑,选择了这种被动句的译法。
(四)“It+被动语态+that”的翻译方法
        有一类英语被动句是以it作形式主语的,翻译时要改成主动句,有时不加主语。也就是说在这种句型中,it是形式主语,that引导出的是主语从句。汉语译文习惯上采用主动语态,有时还要增译出泛指性的主语,有时也可译成无主语的汉语独立结构。
        5.原文:It is also recognized, however, that certain limited circumstances may make it appropriate for UAB to terminate this Employment Agreement prior to the completion of its entire term.
        译文:然而雇员还认可在某些情况下,UAB可在合同期满前终止本合同。
        分析:这个句子属于常用的含形式主语的被动句。原意为“……被认可”。但因为合同文本的文体特色要求文本客观精确,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增加主语。从上文可知句子主语是“雇员”,因而补充句子主语,译为“雇员认可……”。这种翻译方法有利于读者理解原文,也较好地诠释了原句的本意,又没有翻译腔。
三、总结
    英文被动句在合同文本中的使用比例很大,因而处理好被动句对整个文本的翻译至关重要。在被动句的英汉翻译中,不能完全局限于原文的语态结构,而要根据语言的习惯,做一些必要的变换,运用汉语中恰当的表现手法来进行翻译。
参考文献:
[1]成宇娟,王倩. 从英汉语篇差异看被动句的翻译[J]. 智库时代, 2019(26): 203+205.
[2]李玲.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与翻译[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1 (08):90-92.
[3]芦巧艳. 英汉合同中被动语态的比较分析[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1(06): 75-78.
[4]李悦.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与翻译[J]. 海外英语,2012(22):169-171+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