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悦 曹健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6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高校共青团应发挥自身优势,扎实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文章以D高校为例,分析了当前高校基层团组织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存在不足。
关键词:大学生;基层团组织;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通过用爱国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灌输和陶冶人们、培养人们对祖国的情感、树立对祖国的信心,产生爱国意识并稳定成爱国行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的颁布和实施,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受到的挑战与冲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
进入21世纪,世界的总体趋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格局呈现出从对峙到交流、由隔离到融合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成为时代的显著特征。面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社会的文化渗透,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当务之急,高校要通过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使他们能够在思想意识中做到自觉抵御外来文化中消极因素的侵蚀,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中国发展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意义,也将深刻影响世界的发展。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党和人民将会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验,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同时也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三、高校基层团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势
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旗帜,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主要工作对象为当代大学生,他们是青年人中思想最活跃、可塑性最强的群体之一,是中华民族实现21世纪宏伟蓝图的生力军,他们爱国主义情感的强弱决定着中华民族的走向和兴衰。重视和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对共青团的要求,也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职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团组织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指出“团的工作要把握住根本性问题,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体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必须承担起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加强青年政治引领的任务更加任重道远。
三、基层团组织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以所在D高校为基础选取样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基层团干部和普通团员两个群体,针对基层团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进行调研。最终,团干部分回收有效问卷203份,其中大一占2%、大二占26%、大三占41%。大四占20%、研究生占11%;团员部分回收有效问卷1205份,其中大一占3%、大二占54%、大三占19%、大四占21%、研究生占3%。通过调研分析,可以看到基层团组织在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育内容重点不够突出,缺乏特色亮点
调研结果显示,96%以上的团员团干对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仅有不足3%的团员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意义不大。针对教育内容方面,90%的团员团干表示参与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主要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梦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式政策教育等基础理论内容,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比较少,也没有充分跟本校、本学院、本专业的办学特色和发展的中心重点工作有效结合。
2.教育方式比较单一,理论联系实际不足
对于爱国主义教育途径和学习方式方法方面的调研结果显示,样本所在高校的学生85%通过学校、社会等官方媒体的公众号进行理论学习,70%的学生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进行学习,通过电视新闻和纪录片等方式进行学习有近50%的学生,而选择通过思政理论课、抖音等视频平台、阅读爱国主义书籍、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方式进行学习的学生只占35%、30%、9%、5%。这说明在高校基层团支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上还比较单一,没有有效地同理论学习结合,理论教育深度不够,教育过程中也没有有效地将理论同实践有效结合。
3.教育主体能力不足,教育效果缺乏反馈
在对于基层团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调研结果显示,49%的团员认为教育效果非常好,39%认为效果比较好,11%认为效果一般,另有1%的团员认为效果不好。对于当前团支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这一问题,38%的团员认为缺乏实践活动,22%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周期性不强,7%的团员认为活动组织者能力不足。对团干进行调研,45%的团干认为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缺乏专业的指导,52%的团干希望能够得到思政课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希望得到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参与和指导的比例也分别达到了62%、25%和22%。由此可见基层团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育主体能力不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调研团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创意来源,52%的团干选择了团三角成员的灵感,44%选择了由辅导员要求,团支部同学的主动诉求仅占30%。教育效果反馈方面,团员主动反馈仅占19%,这说明教育效果反馈机制不够完善,未能形成“前期调研-中期实践-后期反馈调整”的良性循环。
综上,高校基层团组织应发挥自身在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和平台育人等方面的优势,完善教育结构,突出特色亮点,丰富教育方式方法,完善教育效果反馈机制,进而增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袁鑫,为党育人:高校共青团在实践育人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析[J],科技文汇,2020(04)
2.于小雷、李习文,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2)
3.强军锋、王国新、邵荣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综述[J],西藏科技,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