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谢村小学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成为新时代下教育的一张标签,同时也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教育性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的指导理念,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起点,而道德法治课又是德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如何调整课堂结构才能让小学道德法治教学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又充满活力,成为了目前的教研重任。在教学中善用绘本故事资源是一种非常积极有效的手段。本文基于实例和理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绘本故事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绘本故事;小学教育;道德;法治
引言:
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应该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行为特点,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认知理论阶段中的具体运算阶段。比起理论的传输,学生更倾向于直观感性的认知,单纯地讲解道理可能无法让大部分学生真正认识到应该怎样做有道德的人,枯燥的言语表达也会让部分学生产生反感。道德与法治教育不是纸上谈兵,所以也更应该引入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丰富教学方法,绘本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文本载体,它的特点是图多字少,并且形象直观,很容易理解,小学生对生动活泼的故事产生兴趣的可能性会更高,也就更容易理解故事背后的意义,自然而然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充实有趣。
一、绘本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绘本是文字与图画紧密结合的图画故事书,图画通常可以较为直观地表示出文字的含义,一般能传达某种道理或是渲染一种情感,丰富多彩绘画和生动形象文字是它最大的特点。也正因如此在儿童读物中绘本占据很大的分量,甚至很多成人也喜欢绘本这种书籍形式,一些有名的绘本也获得了不少国际奖项,得到了文学届的普遍认可[1]。
绘本不仅仅局限于图画,它是一种特别的图书形式,优美线条和多彩的颜色描绘出的图画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读者的注意,并且可以很好地渲染情绪和突出主题,绘本的页数都不多,所以给读者造成一种可以快速消化的感觉,更容易开始进行阅读,并且绘本的图片通常具有连贯性,让读者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影像,描述故事也更活灵活现,另外,大部分绘本的文字语言都非常清新自然,不拥挤的排版也较为舒适,对于图片敏感度较高的儿童来说,绘本是最好的文字载体之一。
绘本的内容也和生活息息相关,有故事的主角通常是儿童、动植物以及身边的意象等,文字的叙述方式也比较贴近儿童的理解方式,绘本的创作者不仅要熟悉语言的表达方式,更要构造一种文字氛围,一种让儿童感到亲切的阅读感觉。很多教育选择通过绘本让儿童感知生活常识,通过图画来了解世界,所以自然而然也可以教会学生某种道理,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成长,发现自我,在道德法治教育上的作用也正在于此[2]。
道德法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课外阅读的补充也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作为打开视野的窗口和认识自我的桥梁,阅读载体的选择非常重要,针对这个年龄段学生阅读能力不高,耐心不足,缺乏耐力等特点,绘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也可以让优良道德品质深入人心,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对于低龄阶段的学生而言,效率更高,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绘本符合儿童的思维模式,富有深意,富有内涵,对于激活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力有难以预估的作用,最终是能让学生由内向外地产生阅读的兴致,兴趣是最好的引导者。有兴趣作为指引,道德法治的熏陶不再是单方面的传输模式,而是儿童自发主动进行的活动,远远超过通过绘本来认字识字的作用,所以,从各个角度都能说明绘本对于小学道德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二、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
小学道德法治教学缺乏活力已经不是个别案例,尽管很多学校都在响应教育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口号,大部分教育工作者也都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小学道德法治课依然是教学重灾区,一方面和语数外等其他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相比,这类课程一直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地位,不少家长和学生认为其可有可无,很多学生的听课效率很低,在课堂上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还有相当多同学把学习的目标定为在最后的考试及格,这显然是有悖于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宗旨的[3]。
另一方面,这种课程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虽然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但是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再加上教师本身的教学经验就不足,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成为教学的最大难题。低龄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直接关系到课堂互动,很多教师选择利用ppt或者板书将书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偶尔会插入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邀请同学来回答。这种模式虽然可以较为迅速地完成课堂任务,但是未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去探究问题背后的本质,然而需要通过何种方式来进行引导,仅仅语言是完全不够的,或者说效果不佳。
道德法治课的教学内容是非常贴近生活的,并且对学生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师忽略了道德法治教学的实践性,教学缺乏实例,没有丰富的素材进行支撑,让本来就非常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干瘪,直接导致了道德政治课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随之带来的是学生的消极应对,这样的课堂效率可想而知,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启发着教师需要寻找更适合的素材来作为课堂的支点。
大部分的教师课堂素材选择源于课本,教材是教学的重要指导参考,可以提供丰富的教材资源库,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是很多教师过多倾向于从课本选题,诚然课本教材不乏有意义的内容,然而仅仅只围绕课本为中心就忽略了教学素材的范围广阔性,也就是教学太过局限。学生需要更多感知世界的途径,只靠课本难以对所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再加上部分课本内容是具有偏向性的,不能覆盖到每一个学生,有些学生对部分主题完全不感兴趣,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会出现疲惫感,甚至有些学生直接对课堂产生抵触心理,所以教学素材的教学也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课本教材毕竟是有限的,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给教学一个引导,一个提示,教师应该以课本为基点向外扩散,去寻找更适合学生的材料,只把课本中的内容直接拉过来进行教学,导致教学停滞不前,更让道德法治课堂缺乏新意。
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运用绘本教学的正确途径
(一)运用绘本导入课堂内容
课堂导入是课堂的灵魂,好的导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进入到课堂状态中。绘本故事可以作为课堂导入的内容,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图片是表现语言的最好题材,比起单调枯燥的解说,小学生更倾向于内容丰富多彩的故事,在选择绘本故事内容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喜好,挑选情节相对有趣的,内容富含哲理,可以和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的,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加深学生对课本的印象。故事可以创造更多情感,不同故事能表现出不同的情景,学生在故事中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容易产生情感共鸣[4]。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让地球多一点绿色”中,教师就可以寻找以环保为主题的绘本《小房子》,《这片草地真美丽》,《西雅图酋长的宣言》,《春神跳舞的森林》,《小鼹鼠嘉宝》等等,在课前进行展示,简单描述绘本中的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再进入课本学习。
(二)通过多种渠道展示绘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的普及为绘本展示提供充足的机会,教师可以直接在课件中插入绘本,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动态的绘本故事小视频,这种带有声音的媒介更受学生的欢迎。微课就是一个很好的渠道,有些微课是关于绘本故事的,它最大限度地刺激了学生的多个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更牢固的知识记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也不容易让学生产生厌恶情绪,反而很大程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求知的助燃剂,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长有限,微课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5]。
例如,在“信息万花筒”这一课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信息主题的绘本插图,如《互联网的诞生》,《比尔盖茨的故事》并提问学生通过这些图片能想到什么,你心中的互联网世界和图片上一样吗,再呈现绘本的文字部分,让学生在感受科技高速发展,还有教会学生如何抵制诱惑的绘本如《爱唱歌的美人鱼》,可以提高学生面对不良信息进行分辨和抵抗的能力,这也是培养道德品质中热爱科学的有效途径。
(三)课下引导学生进行绘本阅读
课堂只是教学的一部分,只依靠课堂来进行绘本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课外的绘本阅读一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教师需要利用资源开展绘本阅读主题活动,推荐给学生一些高质量、有价值的绘本,让学生自行选择并充分理解绘本故事的含义。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并在生活中做有道德的人。在故事素材的选择方面,教师也应该提高质量,多读多想,有计划、针对性地去选择合适的绘本故事[6]。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绘本阅读活动,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绘本供学生选择,如《将军与孤女》,《和平是什么》,《戏迷》等,也可以让他们去寻找一些有关爱国的绘本故事并在课堂中和大家分享,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爱国的真正含义。
(四)绘本和任务型教学相结合
利用绘本进行任务型阅读是比较创新的一种学习方法,任务型教学直接告别了空洞的语言输入,而是换用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这里的任务可以是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是针对某一种观点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在阅读中可以表现为体会中心思想,概括大意等等。围绕着中心任务可以做出很多尝试,但是焦点没有变,所以整堂课的方向是确定的,不会发生明显的偏离。这一点可以和绘本生动形象的特点互补,明确的目标能让学生迅速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激发内心的积极性,参与到学习中,给学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绘本又可以提升满足感和成就感,最大限度地让教学过程鲜活起来。
例如在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这一课,教师可以选择成长主题的绘本,再根据绘本具体的故事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在我们的成长中遇到过这些问题吗,又是如何解决的呢,怎么看待绘本中主角的处理方式,请结合具体事例谈一谈自己的,通过几个简单的小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章,对绘本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挫折观很有帮助,也为学生处理这些成长中的问题提高了启示。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绘本故事融入道德法治教学是目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形势,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阅读量,选择合适的绘本并且用科学合适的方式插入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活跃课堂氛围,真正做到活力课堂,多彩课堂。
参考文献:
[1]邹晓芳. 绘本故事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充满活力[J]. 黑河教育, 2020, 000(004):63-64.
[2]李建丽. 巧用"绘本",生动"课堂"——统编教材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中绘本故事的教学策略研究[J]. 读与写(上,下旬), 2020, 017(006):25-26.
[3]李明霞. 解读美丽绘本,演绎精彩课堂——融入绘本故事,开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视窗[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27):P.67-67.
[4]李权维. 让绘本故事"活"起来——小学《道德与法治》绘本教学初探[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10):54.
[5]陈秋燕. 略论绘本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开发利用[J].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 000(002):64-65.
[6]杨孝荣. 绘本在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观察, 2017, 006(012):P.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