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4期   作者:李晶玉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
        李晶玉
        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又要保障对学生在品质和情感上的教育。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课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制订有效教学策略,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塑造性格的关键时期,对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性格和品质基础。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性
前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其理论性较强,若教师采用成人化的说教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听起来会感到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不仅学到理论知识,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1学生主体问题
        在提倡素质教育过程中不断强调老师要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上,以生为本,但现实情况中还是存在着一个问题,没有以生为本。老师虽然是教育的主导者,但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体。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上,很多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认为老师才是课堂上的主角,这种观念还是比较传统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疑问,但老师没有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态,只是一味地讲授自己的教学内容,忽视学生,把课堂变成只属于自己的舞台,那学生在听讲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和老师,和课堂是隔离的,久而久之就会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失去学习的兴趣。其次,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是一个长期重复的过程,是需要系统地一步一步地进行教育的。很多老师认为自己上完了一堂课就可以通过这堂课去改变学生,这其实是错误的观念,他们并没有掌握道德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道德和法治教育为什么没有发挥出最大的教育价值,就是因为这些老师往往是采取以往的经验进行教学,没有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没有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1.2教材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
        很多老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仅仅是照本宣科,例如让学生去阅读书本的内容,勾画重点等。老师如果长期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那学生就会对教材失去兴趣,其次,教材也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2]教材的内容是值得老师去深入挖掘的,其次老师也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对学生们的生活进行联系,选取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生活例子,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教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理解教材的内容,并逐步内化教材内容,在行动中提现出来。
        1.3教学质量问题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比较传统,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学生的发展需求,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比较低,其次就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比较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可以延伸来讲的部分是很多的,其次也可以和实际生活进行密切的联系,但很多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还是采取一言堂的方式,整个课堂的氛围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容易分心。对于教师而言,要想上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素养,要对道德与法治加强认识。一个老師的自身素养如果达不到要求的话,那么学生在提出疑问的时候,教师就会采取一些消极的解决方法,例如对学生的问题当作没听见。


2、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学习先进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想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根据当下的实际情况来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学习正确的,先进的观念和方法。只有在正确观念的指导下,教学的质量才能够得到保证。其次,老师必须要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重要性,加强认识,在教学中发挥德育教育的价值。教师应该要积极地抛弃那些传统,不符合当下发展的教学观念。学校应该要定期开展相关的交流分享会和研讨会,老师们互相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让彼此进行交流沟通,学习他人的长处,实现共同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生为本,以生为本的前提是要对学生进行了解,这个了解不仅是在课堂上进行,在课下也是要进行的,在课堂上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地观察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下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互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要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真正价值。
        2.2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良好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要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个性来制定教学方案,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引导。如果教师采用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那课堂氛围是比较沉闷枯燥的,老师应该要给予学生更多讨论的时间,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老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对不同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其次学生的逻辑能力也得到发展。
        2.3善于使用多媒体技术
        当下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进行辅助。例如老师在讲解到一些案例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或者音频,通过比较生动的音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激发出来。学生在观看相关的视频音频时,他们的情感会被激发出来,对一些事情产生情感共鸣,其次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无形中真正实现了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的教育目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2.4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生的阅历是比较浅的,老师要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出调整,在讲解一些内容的时候,可以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当学生们听到一些和他们生活相关的内容时,一方面他会打消对陌生内容的恐惧和不熟悉感,其次就是对老师讲解的内容产生兴趣,在课堂上能够比较专心地参与到老师的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总之,要想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立足教材、立足学生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情境模拟中激发学习的欲望,在生活实际中学会学以致用。但是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绝不仅仅是以上两种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实践,寻求出更多的科学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这些形式多样的方法中,领会法治精神,培养其成为知法、守法、懂法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光敌.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08):116.
        [2]包祥国.浅论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更好的落实法制教育,提高德育教育[J].读与写,2018(20):29.
        [3]李桂群.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J].读写算,2018(21):100.
        [4]童德明.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9(07):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