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4期   作者:陆轶
[导读] 民间美术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
        陆轶
        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民间美术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民间美术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不仅视觉形象丰富,且独具艺术魅力,是民众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本文阐述了民族美术的概念,从几个方面总结民间美术的特点,希望能为民族传统艺术的相关研究与实践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中美术;民俗美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民间美术吸收了各个朝代、地域的艺术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将其与高中美术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探究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高中民间美术鉴赏教学。
2 通过高中民间美术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高中美术学科是一门兼具思想性和审美性的学科,教师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高中民间美术鉴赏教学相融合,能够更好地体现这两种特性。民间美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民间美术不断地汲取各个朝代、地域、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入了各式各样的人类智慧,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鉴赏民间美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在欣赏民间艺术的同时,感受到不同艺术形式中蕴藏的独特魅力,有效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将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与高中民间美术鉴赏教学相融合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对高中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民间美术涵盖的艺术形式较为广泛,在美术课堂上引导学生鉴赏民间美术,可以丰富高中民间美术鉴赏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鉴赏艺术的兴趣,让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其次,高中生正处在由学校逐渐向社会过渡的重要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让他们以更加合理的方式待人处事,具备更加良好的社会生存能力,也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让他们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再次,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重视素质教育理念,在高中民间美术鉴赏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能够为美术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高中美术课堂真正成为“理实一体化”的优质课堂,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最后,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将其融入高中民间美术鉴赏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让他们能够时刻受到熏陶,引导他们不断地创新,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
3 高中美术教学中运用民俗美术资源的措施
        3.1 整理归纳民间美术研究内容
        搜集和整理是让民间美术走进课堂的前提条件,没有搜集,民间美术走进课堂的内容就不会丰富;没有整理,民间美术走进课堂的内容就会显得杂乱无章。通过搜集资料和积累复杂多样的民间美术资料,可找到更为合理、适合于进课堂的方法,提供民间美术在课堂教学中展开的依据。教师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加知识的积累,将以前对民间美术不准确的或者是错误的认识与理解或错误结论、错误推测进行诊断和纠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拥有大量的资料素材是保证课堂教学材料充实丰满的前提。搜集整理是一种特殊的劳动,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耐心、能力和技巧,也需要一定的想象和灵感。乡土艺术元素应渗透于美术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必要组成。例如,天津的民间美术有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风筝魏的风筝、老城里的剪纸、北辰农民画等。教师只有不断地搜集整理民间美术资料,才能扩大民间美术的知识范围,使自己对民间美术的理解思路更加清晰,才能更好地将民间美术融入课堂教学。


        3.2 讲述民间美术形式中的民间小故事
        我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是漫长且曲折的,在鉴赏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对不同形式的绘画艺术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将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应用到这个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了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民间美术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我国优秀的民间智慧。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艺术素养、思维素养、实践素养的培养等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爱国素养的培养。为了提升学生的爱国素养,教师要善于在民间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讲述相关的故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在教授高中美术第一讲《陶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引申教学内容,向学生讲解我国的泥塑文化:泥塑文化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源于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学生通过了解民间美术的悠久历史,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泥塑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以及不同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能够得到有效激发,他们对于文化的了解也能更加深入;同时,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能够得到有效增强。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爱国素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3 挖掘民间资源,体现地方特色
        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的民俗风情都不尽相同,各具特色。高中美术教师要注意挖掘民间资源,体现地方特色,让学生体会各个地方的文化,增长学生知识。以戏曲为例,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戏剧风格,包括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采茶戏,这些剧种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所以,以北京为例,在高中美术教学的时候大多运用京剧进行教学,选取地区特色进行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加接地气,学生也更容易了解。此外由于是身边的民俗资源,周末放假期间,学生可以前往民俗区体验,观看,有利于学生学习民俗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3.4 民间美术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民间美术家有着深厚的研究,在向学生讲解和与学生交流中会流露出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学生可以从民间美术家身上散发出的乡土气息中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已经习惯了教师讲课语言的学生在聆听民间美术家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讲解时,会感到新鲜、印象深刻。学校可以采取“请进来”或者“走出去”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走进民间美术家的工作室、工作坊去参观、学习、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与民间美术零距离接触,开阔眼界;在外出参观后可以通过记日记的形式,把亲身体会记录下来,通过文字记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是一次对民间美术知识的梳理过程。学校开展民间美术家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可以丰富校园活动,提升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能力,使其近距离感受民间美术,感受民间美术家身上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
4 结束语
        总之,民间美术不仅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而且蕴含着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在民间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而且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核心素养。因此,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善于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入民间美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邵可东.民俗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浅述[J].美术教育研究,2019(18):98-99.
[2] 盛丽娜.民俗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15):200.
[3] 陆小路.探究我国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与传承[J].美与时代(中),2017,(04).
[4] 袁敏.探析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教育,2016(9):250-251.
[5] 张丑平.节日文化资源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09(12):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