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关写作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李强
[导读]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境
        李强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朱各庄镇初级中学    071800
        摘要: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境,教师必须改善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改变单一化作文教学方法,创新语文作文教学方法,以此才能提升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技巧,让学生轻松写作,改变学生写作无从下笔的现状。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材;写作系统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倡导素质教育的实施,而在初中语文作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调动起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进行作文的有效性教学。而作为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过于守旧单一,因此,导致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的内容缺乏新意,大多是有内容无实质的长篇大论,没有对作文进行深度的挖掘。鉴于此种情况,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响应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进而更好的实施作文教学,最终达到理想的语文作文教学效果。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脱离生活实践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有话可说,就应该加强初中生对生活的认真观察与感受。每次的写作话题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不是“徒手摘星辰”。但在现在的初中写作课堂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为了学生在考试中能够提高作文分数而讲作文,学生为了完成试卷或者教师平时布置的写作作业而被迫“写作文”。甚至为了博得改卷人的认可,他们的写作与实际生活开始出现断层,为作文主题捏造大量的素材,这种脱离生活实践的写作导致初中学生的作文出现“套、假、同”的弊病。
        (二)、教学方法过于死板
        初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写作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和老套。例如很多教师在课堂中直接选取一些优秀范文中的片段,让学生自主阅读后再讲解该段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式和技巧,在讲解结束后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写作。长此以往,学生对写作产生一定心理负担的同时,又觉得写作课堂索然无味而丧失了学习兴趣。
        (三)、阅读与写作被分开教学
        传统模式中,阅读与写作是割裂开来的,两者间的联系长期被忽略了。直到今天,这一传统仍然得到一些资历较高教师的遵循。在他们的语文教学中,教授阅读知识时,只是将精力放在文章本身,强调文章自身的写作技巧、字词运用等理论知识,却对文章的情感表达缺乏关注。而教授写作知识时,也指出写作的相关技巧、文章的结构模式等内容,却不能拿出鲜活、生动的案例。这种教学模式机械、僵化,忽视学生的兴趣、情感,已经不适应学生的认知变化。当然,实际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彻底割裂开来的做法已经成为少数,更多的是教学实践中缺乏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相应计划和实践。
二、针对写作出现的问题所进行的研究
        (一)、将写作植根于生活的土壤
        陶行知主张教育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其实写作教学亦是如此,它也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因为学生写作文需要从个人的生活实践中获取写作“原料”,同时通过写作来发表自己对社会生活、人生、事物等的态度和见解。所以初中生想要写出好作文,想要在写作方面提高分数,就需要联系生活实践,只有将写作教学融入到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他们才能写出好文章。

作为教师要积极主动的组织一系列与初中生的生活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帮助他们搭建写作与生活的桥梁,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去”,指导他们如何提取社会生活中的素材。如教师在布置完以“足迹”为题的写作要求后,学生先思考自己关于“足迹”的写作思路,想好后走出教室,先去观察然后回来写作,待写作完成后教师指导学生再次走进生活进行观察感受,这次回来后需要学生对自己第一次写的作文进行修改,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可写、可用素材,这时作为写作素材“搬运工”的学生也就能学会对生活中发现的素材加以运用了,所以,学生要学会把日常生活与教师布置的写作话题相联系。当学生能将写作要求、写作思维融入自己日常生活的土壤时,他们也就摆脱了“孤儿”的身份。
        (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因此初中教师在展开作文教学的时候,也应结合学生的兴趣来对作文课堂进行设计。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课要求学生能够更多的展现出自身鲜明的个性与独特性。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作文课的时候,应尽量减少对学生写作方面的限制,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写作环境。有利于学生在作文创作的时候充分抒发自身思想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白,自由展开写作并不代表着跑题,教师应教授学生正确进行作文题目立意的方法,同时,在选择作文素材的时候,也应该提升学生所选的例证与作文主题的符合程度,这样才能有秩序地开展写作教学工作,促进中学生写作能力的不断提升。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作文互评,将作文评判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自主批改自己或别的学生的文章,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他人文章的时候,发现别人写作中的优点并进行学习。假如只采用教师批改的方式,就会导致学生不能对自己的文章水平进行整体评价和定位,而且还会为教师带来更多的教学负担,难以获得良好语文写作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实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往往都是独立分割的,而实质上二者之间存在着尤为密切的联系。为了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将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应用其中,通过一边阅读、一边积累写作素材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得益于这一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也能将积累的素材内容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并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写作中去。比如,在学习《桃花源记》这一课时,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美景的地方,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写作手法,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从中摘抄出自己认为具有借鉴意义的语段,并对其进行全面的赏析。而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鲁滨孙漂流记》以及《格列佛游记》等一类的书籍,鼓励其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认真的阅读,并将这些书籍与《桃花源记》进行一番对比。这样不仅可以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而且也能了解并掌握不同环境的描写方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开展有效的写作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基于生活实践的写作教学,让学生做到言之有物;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写作课堂有效性;在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做到以读促写。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羊瑞琴.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汉字文化,2019(22):92-93.
[2]时贺.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应对策略[J].现代交际,2019(09):226+225.
[3]咸晓凤.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1):104-106.
[4]李新越.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252-253.
[5]刘伟.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4):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