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花园小学
摘要:专注力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学习中保持专注力有助于学生集中思考,实现沉浸式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当代社会下,小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不够集中有着传统的因素,也是内部因素,即学生尚处在幼龄时期的心理特征,难以具备自我管理的意识;非传统因素主要是由于学生们接触的电子产品、娱乐产品越来越多,注意力被其分散。因此,本文将从这两个角度来探讨关于培养小学生课堂专注力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课堂;专注力培养;经验思考
前言:小学阶段是学生们开始学习知识的起步阶段,也是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意识,为日后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专注力培养是小学阶段教学中需要攻克的难题。
一、纪律严格:建设纪律严格的课堂管理,适当采取硬性要求
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需要软硬并施。硬性的课堂条件要求既是课堂管理的必要举措,同时也是为规范课堂,在学生心目中创造出课堂应该有的秩序和纪律的前提所在。学生的专注力提高不仅需要自身进行调节,更需要外界对其进行适当的约束。小学阶段的学生充满着对于自我管理的不确定性和对于外部世界的好奇心,正是因为内在的不确定性,所以外界对于学生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有纪律明确性的教学课堂和班级氛围,能够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我管理,使学生用所处的班级环境进行自我约束和鞭策。
班级纪律的设立和规章制度的确立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老师还要注意在设定规章制度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好度,要求严格但不严苛,既要起到约束学生的作用,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天性,规章制度的设立应该在不违背学生天性的前提下,潜移默化地使其能够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老师可以在纪律制定时列出一个整体的大框架,将主要的规章制度设置好,首先形成一套老师自身认同的,便于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在细节的制定中,可以适当地询问和采取学生的个人想法和意见,最终制定出老师和学生双方互相沟通得出的班级规章制度。从规章制度的制定开始,就要做到遵守原则和尊重人性两者并行,才能够制定出提高学生专注力的班级管理制度。
二、引导交流:创造交流互动的课堂氛围,全面投入沉浸学习
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下,班级管理会变得较有秩序,这是硬性要求给老师、学生和班级带来的好处和便利,这是为提高学生专注力而创设的学习大环境。在此基础上,老师还需要通过营造学习氛围,增进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来适当对班级环境进行软化处理,这也是顺应学生天性来提升专注力的重要举措。制定严格的班级规章制度和创造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两者结合,能够真正实现软硬兼施,也能够实现学生专注力提升的最大化。班级氛围的创造也为激发学生创造力、专注力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班级管理的主体是老师,而学习氛围的主体在于学生。因此,良好的班级氛围对于提升学生专注力来说十分重要。
班级氛围的创造途径大约分为两方面。首先,老师对于班级氛围的创设可以在硬性要求的班级管理基础上,通过培养班级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来营造氛围,班级学生之间感情深厚,交流和互动也会增多,这为学生们在学习交流方面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也是班级氛围培养的重要方面,即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成立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成立方式可以由老师进行规定,也可以由学生自行进行分组,将小组模式运用到教学中,并布置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任务。小组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讨论、交流和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们的全身心投入与参与,对于培养学生专注力有很大的作用。
三、设定目标:设置学习过程的学习目标,引导“动机”式学习
在提升学生专注力的过程中,除了需要班级硬性规定和氛围培养这两个外部条件之外,还需要一些主观因素来进行决定。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设立一定的学习目标,创造学习动机,以此来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专注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目标才会有追逐的方向,而有追逐的方向,学生就会知道该在学习上如何发力,研究如何去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提升学习专注力的过程。在动机和目标的内部催化下,学生对于自我学习专注力的提升就由一个被动式的、监督式的过程转变为主动式的、自发式的过程,这个转变至关重要,因为这关系着学生提升自我专注力的效率和方法,也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的进行自我管理和完善。
在学习目标的设定方面,老师可以先行对学生进行一个引导,为班级整体学生设定一个宏观的目标,例如是在某一学科的学习上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班级名次要提升多少名,或者是班级的总成绩要提升多少名。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可以依据不同的学期阶段、考试阶段、课本内容版块制定分阶段的细化目标,力求给学生清晰的认知和指导。根据老师所设定的目标,学生可以对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也设定目标,在学生设定完目标后,可以向老师提交自己的目标计划书,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之后,看看自己是否实现了所有目标。
结语:小学生专注力的培养与提升,既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难点在于长期集中注意力本身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重点在于专注力的培养与提升,是为学生长远发展的考虑和举措。因此,小学生专注力的培养与提升,还需要学校、老师、学生多方合力来共同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守庄.专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科学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4):49.
[2]李文婷.巧设法,引专注——注意力规律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8,38(16):118.
[3].专注素养教育 开创学生美好人生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路小学[J].人民教育,2016(10):81.
[4]魏光辉.专注生活化教学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J].才智,2013(0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