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摩内心 品读描写 ——《争吵》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4期   作者:朱燕磊
[导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朱燕磊
        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浙江 湖州 313000


        【教学内容】
部编版三年级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聚焦心理活动,注重心理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3.通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 上课前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个小伙伴(出示图片),他叫安利柯,他叫克莱谛,我们一起来叫叫他们的名字。这两位小男孩都来自《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它记录了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设计意图:《争吵》这篇课文选自中段必读书目《爱的教育》。通过三言两语以及图片渗透全书的大致内容,聚焦主人公安利科,为学生搭建前瞻性的学习支架。】
2.边听《爱的教育》相关录音边欣赏图片,你觉得他们的关系怎么样?
3.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可有一天他们却发生了(争吵),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设计意图:让孩子谈谈对课题的疑惑,就顺理成章地引出原因、过程和结果。既承接了前面的谈话,也巧妙的为下文探索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埋下伏笔,提升课堂的张力,逐步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梳理生字词
(1)让我们带着这些疑惑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出示:嫉妒 承认 愤怒 悲哀
         防御 缘故 戒尺 瞟一眼
终于挨到了放学   挨家挨户    你挨着我
(3)认读课本中难读的生字词,在这里“挨”是个多音字。当他念挨(二声)时,表示困难地度过;当他念(一声)时表示靠近接近。现在你能把这组多音字读准确吗?
(4)教师示范,指导书写。“缘”,左窄右宽,第四笔撇折和第五笔横撇在书写的时候需要紧凑一些。
【设计意图:认识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常用汉字是课标中对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每一节语文课上教师都应进行相关的训练。】
2.请学生回答他俩争吵的原因和结果,并在原文找到相关语句。
3.课文就是讲了安利科和克莱谛为了一件小事发生了争吵,最后又和好如初了。那么两个小伙伴在争吵的过程中,又经历了一番怎样的心路历程呢?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课文,圈出我心情变化的词语。
  学生默读,勾出相关词句,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抓住“火了”“后悔”“丢脸”“高高兴兴”等词语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阅读的方法之一。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该能力。

学生在探寻主人公心情变化这一问题时,从全文聚焦到重点段落,借助重点词句讲述,逐步体会到主人公百转千回的矛盾心理。】
三、细读课文,品读内心
1.你看从发生争吵到和好如初,我的心情经历了起起落落。你们看刚才我们找到的这些心情的词语大部分集中在课文的第几段?(第五段)
2.让我们一起好好地读读第五段。 用横线画出直接描写安利科心情的句子。教师用课件随机出现相关语句。
(1)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安利柯具体做了什么事,从而体会他的心理活动。并指导朗读,读出后悔的安利柯
(2)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丢脸的经历从而切身体会到安利柯当时的心理活动。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好这个句子。
(3)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先自由联系朗读这句话,再通过齐读来感受安利柯矛盾的心理活动。
4.师:同学们,这些句子直接描写了我当时复杂的心情,把一个活生生的安利科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分小组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视角聚焦到描写安利柯心里活动的段落,通过“听”“说”“读”等方式有机地将前后文联系起来,既可以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安利柯心理的变化。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思维也由表象走向深入,在一次次探寻中,实现思维的飞跃。】
5.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段话,除了写“我”的心理活动,我想到的,还写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看到的)
6.师:在课文的第五段,作者除了写心情,还把自己想到的,看到的都写进去了,为什么这样写呢?(更具体)
  教师小结:作者在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动时,除了直接写自己的心情,还加上自己想到的看到的。使得一位后悔矛盾的安利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设计意图: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教师不断设置的认识冲突中逐步走向深刻。从而感受到作品中生动的安利柯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为接下来揣摩克莱谛的内心埋下伏笔。】
三、学以致用,妙笔生花
1.师:此时此刻,克莱谛的内心也并不平静啊。课件出示(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2.他悲哀的眼神中又在传递着什么,又会想些什么呢?还记得他们的故事吗?(再次出示课文开始前两人的小故事)
也许此刻,克莱谛也想起了过去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拿起笔模仿着课文中描写安利柯心里活动的方式,来写一写克莱谛的所思所想呢?
当克莱谛想起             时,                。
【设计意图:对于合理想象能力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教师应善于从文本中发现素材,并给学生提供训练的平台。本环节通过课前引导,激发学生想象,训练其表达能力,让学生尝试从故事情节中合理想象,体会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在这里,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内容的深化都融入语言实践之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