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4期   作者:牛美艳
[导读] 随着新课改在我国小学教育体系内的不断深化
        牛美艳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第一实验小学  130600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我国小学教育体系内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师的既定教学模式已经与新时代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产生了一些不符。这是因为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需求已经从单纯地学习书本知识,转变为提升学科素养,实现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数学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采用统一的数学理论灌输教学模式,引起了学生的反感,导致教学质量下滑。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学结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为导向,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知识,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提升数学课程质量,构建高效课堂。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才愿意潜心去钻研,遇到问题才能够孜孜不倦地去思考解决,数学学习也是如此。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思维要求较强的学科,对小学生来讲学习起来有些吃力,学生面对算数和需要逻辑思维较强的知识,就会产生抵触心理。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数学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和兴趣作用,导致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考试和成绩,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是“谈数色变”。
        (二)教学重结果轻过程
        应试教育下的中国式教学都是以学生成绩为衡量标尺,学生成绩似乎代表了学生的全部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和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成绩只是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与否的标准之一,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是否养成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都是一个持续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重视结果轻视过程,就会导致学生突击学习,只学习和记忆考试要考的内容,从来不涉及延伸或者扩展性内容。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习惯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培养形成的,忽视了过程教学,就会导致学生缺少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只会做题和考试,这就背离了新时代下新改提出的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要求。
二、及时进行课后反馈和反思,完善教学不足
        身为小学的数学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一个守护祖国花朵的园丁,教师都希望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他们所构建的高效课堂,让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但在教师不断探索高效教学方法的路上,总是存在很多障碍。教师在一些问题上还有很多不足,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及时总结课堂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普遍认为较难的地方以及通过学生的作业反映普遍理解不足的知识点,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一次一次的实践尝试。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给学生更好的指导和帮助,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目标。
三、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备课准备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过程当中,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在课程开始之前就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合理的布置课后作业,让每一个同学都能通过作业收获到新的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合理的利用课堂的每分每秒,放心大胆的将课堂交给学生,自己起辅导作用,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其余时间交给学生自由讨论,逐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通过合理设计微课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
        随着信息化科技成果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微信凭借着碎片化、精准化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地设计微课,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想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微课的设计,除了不断地实践与探索,还应掌握以下技巧。首先,教师要懂得转换自己的身份,积极融入学生当中,做学生的知心好友,明确学生的具体需求,让微课的存在既有价值又有乐趣。其次,微课的质量离不开丰富的内容与形式,教师可以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适当地增加动画、字幕、适合情境的背景音乐等,对这些细节的良好把握,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微课的兴趣。最后,微课应该是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存在,微课要做到对课本基础内容的深化,对课堂内容的补充,对学生问题的答疑。
五、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教学
        小学生发达的形象思维和小学数学的抽象性之间产生了隔阂,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要结合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深入挖掘教材,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而数学中的趣味性大都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应该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和个性心理特征,正确处理好生活中的现象和书本上的数学问题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我们要建立两者之间的积极联系,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更好的学习。
六、围绕促进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设计作业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作业布置环节也发生了重大改革。所以,教师要与时俱进地设计学生的作业,在形式上可以沿袭传统的书面形式,也可以设计观察作业、操作作业、交流任务等等多种方式。作业设计要能起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并能在实施的过程中唤醒学生的潜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巩固刚刚学习的书本知识与技能,还能在思想价值观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使作业能成为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应当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喜欢数学,提升个人魅力、数学魅力和课堂魅力,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卢国会.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52-354.
[2]杨万银.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学周刊,2019(33):38.
[3]朱飞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探索[J].求知导刊,2019(41):5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