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波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望春小学,浙江省宁波市,315000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因此,我们教师要改变原先注重本学科教学体系的观念,探索以英语为教学主体,各学科元素融合的新的教学模式。
而美术学科与英语学科的整合,让学生通过结合色彩、线条、形状、空间等美术学科特点,增加英语教学的魅力,从而来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那么,如何让美术与英语教学相互有效地整合,使语言学习更生动,笔者通过教学中的一些探索,总结一些经验,以期能与一线教师共进步。
一、课前整合,辅助教学。
1.用美术手段,课前创设教学情景,营造教学气氛。
语言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并且根据小学生对直观事物印象深刻的年龄特点,利用美术手段,来创设一定的语言生活环境,对于学习英语来说,就非常有必要。
例如,在教授Pep7 How can I get there?第一单元内容B let’s learn时,该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习 turn left 、right、 go straight等单词,并且让学生能够学会询问路线并作简单描述。这几个单词的中文意思及读音相对容易掌握,如果要让学生能够学会运用,似乎优点难度,而课堂不可能搬到马路上去。
于是,笔者在授课前,在教室里先把学生分为几个组,每组分别代表一个建筑物,比如cinema,hospital,library等,把建筑物的卡片及单词事先打印好。再把这节课要学的turn left 、right、 go straight等单词的标志,贴在教室的地上。整个教室类似一个微型的马路,学生通过直观的语言环境,在描述具体路线时,效果就非常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
心理学上说:“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在教学中,利用这样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马上融入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性,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用美术手段,课前创造教学资源,提供交流素材。
在这样一个多元社会中,英语老师的教学不仅仅是一台录音机、一本英语书,我们应辅以多种教具、媒体,课前创设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语言交流提供更形象化、生动化的素材。
例如,教师将教材的内容通过课件的新鲜感、色调的协调和图片的动感等元素,将自己的教学构思用精美的页面表现出来,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又有感官上的艺术享受。教师本人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也处于一种美的享受。
再者,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制作精美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最简单莫过于做单词卡片,有时教师反复去用中文解释一个单词,还不如课前做一些相关的单词卡片,能够让学生更加一目了然。
在课堂教学中,直观的教具,各种教学媒体,不仅是美的享受,更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二、课中整合,提升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关注的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科学地在英语课堂中设计一些Draw and Color,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使课堂活跃。
1.摆一摆,促复习。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英语,26个字母的学习,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而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反复让学生读记那些字母,因为对低段学生来说那样太枯燥了,专注力的时间肯定不长。笔者就在课堂上来个“看谁摆的多”的游戏。让学生分成四人组给,每组给一个信封,每个信封里放有长方形纸条若干,圆形纸条若干,半圆纸条等,启发、鼓励学生运用这些纸条,在规定时间里,哪个组摆的字母最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人人参与,谁都不甘落后,通过摆一摆,一个个逼真的字母展现在眼前,很好得巩固了字母的复习。
2.画一画,通语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法的教学一直对教师来说是难点,怕讲得复杂学生听不懂,讲得简单学生又不能领会。而语法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如何把抽象转化成形象化的概念,需要我们教师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运用有效的方法。
笔者在教授五年级上册There is a big bed第五单元时,学生对There be型的掌握总是不好,如何操练这个句型,死记条条框框肯定不可取,如何有效?就成了笔者的困惑点。
于是,笔者让学生当designer,设计一幅“理想中的房间”,可以是livingroom、 bedroom等房间,并在课堂上汇报你所设计的房间,运用There be句型。学生们精心设计理想中的房间,并且反复操练表达,当学生们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就已经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在这样一个画的过程中,把枯燥乏味的句型牢记在心了。
3.调一调,引新知。
三年级上册Colors这一单元,在学习完A let’s learn 中red、 blue、 yellow、 green这几个单词后,学习Blet’s learn时,笔者用了美术课上的色轮,在课堂中来进行调色,来引出新知 orange 、purple、 brown等颜色。
整节课气氛高涨,孩子们都举手示意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样他们对单词的记忆效果也会相对较好。
上面的几个方法,只是其中一些,我们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美术的手段,促进英语教学。我们从以上的活动中发现,他们适应小学生语言学习的需要,它能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和感知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英美”联合,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环境,提升了英语课堂。
三、课后整合,巩固教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根据新课程提出的“轻负,高质”的目标,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摈弃习惯上的抄抄单词、背背课文,这样单一的作业。而应根据小学生比较好动的特点,课后作业应体现高效性、趣味性、多样性等。
英语作业整合美术学科,恰恰体现了英语作业的“广度”,巩固、复习教学内容的同时,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笔者教授完三年级的26个字母后,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是“字母想象画”,小学生都喜欢涂涂,画画,尤其是低段的学生。读一读字母,学生倒不会去做,英语作业和美术的整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作品足以说明这点。
又比如笔者在教授完Pep5 What’s he like?这一单元时,让学生根据这一单元的内容,通过画英语动漫的形式,来复习这一单元的内容。当学生交上作品的那一瞬,让笔者赞叹的是学生的想象力,更发现学生通过这样的作业,在绘图中掌握了单元中的对话句型,让语言的学习更简单有趣。
再比如,教师还可以在单词学完后,布置回家做单词卡片的作业,画图写上英文单词,这样的作业学生肯定会去做,因为不无聊,也不会觉得是个负担。
不难发现,英语课后作业与美术整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开拓了他们的视觉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总之,英语学科不是孤立的,它与美术学科有着诸多的联系点,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做个有心人,让美术学科为英语教学服务,增加英语课堂的趣味性,融会贯通,相互促进。这样我们的英语课堂就会动起来,学生真正做到“玩中学”的精髓,我们的学生也就在这过程中实现了语言的一个习得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志远.《英语课堂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3]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4]王少菲.《在经验与反思中成长-案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5]乐伟国.《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实践操略》[M].宁波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沈燕波, 1983年4月,女,汉族,浙江省宁波市
二级教师,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