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玲
重庆市丰都县许明寺镇初级中学408211
摘要: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取长补短,还可以让他们完成同一学习任务。此外,初中美术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既可以让学生达到个人的学习目标,又可以让他们达到团队的学习目的。本文对小组合作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性,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美术;小组合作;有效性
前言: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美术学科中被普遍运用,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为宗旨。鉴于此,初中美术教师应优化当前的教学模式,把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应用到美术教学当中,学生之间通过互动与合作来完成美术学习,使美术学习更具愉悦性,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得到双丰收。
一、初中美术合作小组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
在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太过保守、陈旧,主要强调以课本教学为主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导地位,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学习。传统教学方法也很单一,主要依靠书本内容,且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因此,降低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教学效率也随之下降。
(二)学习目标过于功利
初中阶段在义务教育中处于发展时期,更加注重初中学生的学科知识,因而忽视了学生“德体美”的发展。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模仿为主,就是把一幅画摆在中间,要求学生仿照参考,只强调画的结果,忽视了学生绘画的过程。衡量标准过于敷衍,导致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降低,美术课堂效率也随之下降。
(三)教学内容选用不适当
在初中美术的教学当中,教师以自我观点为中心,选取的教学内容不适合学生开展合作小组学习。例如:“画面中都有哪些色彩?”这种毫无意义的问题让合作小组进行探讨,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还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因此教学内容的选用直接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四)课堂情境布置不恰当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没有按照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小组合作教学环境,如小组之间桌椅摆放间距太大,导致学生不能及时地参与合作小组的任务,学生之间因为换座位的问题而产生分歧,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或者因为座位太近导致学生容易说话,致使课堂纪律差,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1】。
二、初中美术小组合作教学对策
(一)教学内容适合小组学习
美术教学内容种类众多,但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按照美术教学模式可以把美术课划分为绘画课、素描课、手工课、美术知识课以及作品欣赏课等课程。其中绘画课和素描课更适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合作注重团队合作意识,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和为对方画像,不仅可以的积极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还能完成合作团队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画画你我他》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给学生出示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如《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和《凡·高自画像》,让学生对素描这一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教师通过分组,帮助学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使学生通过绘画观察和捕捉人物特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应注重对人物头部的重点刻画,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型绘画出人物的大概轮廓。由此可见,教师选用正确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合作完成小组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情境布置新颖充实
初中美术教学情境的布置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性,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多彩绚丽,还能够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状态下进入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使合作小组效果更为突显。在美术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情境教学也是如此,主要是强调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采用多种新颖充足的情景教学方式,指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引导各小组学生在自己的组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合作小组共同学习的效率【2】。
例如,通过学习初中湘美版《画家笔下的色彩》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和色调带给人的感受,并尝试运用色彩来表达不同的情感。教师借助多媒体制作课件,优化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展示不同色彩的图片,让他们利用欣赏、发掘、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与分析,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组成员共同思考不同色彩给人的感觉和寓意,如“黑色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寓意沉稳、安静”。通过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效率。
(三)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学习美术知识至关重要,也有利于合作小组的开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把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促进合作小组的良好学习氛围。上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查找与课上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目的是为了在课堂上展开合作小组学习时学生可以相互分享、互动和协作,活跃课堂气氛。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配合、理解、包容、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
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册《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的内容时,学生通过学习美术知识,了解与欣赏我国民间美术。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与教学相关的民间美术作品,例如年画、剪纸,借助多媒体技术,美术教师给学生播放视频,在此基础上展示过年时的喜庆活动,并提问“春节期间,我们中国人都会利用哪些方式表现喜庆的氛围呢?”。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师准备剪刀、卡纸、胶棒、铅笔和橡皮等教学工具,课上布置一个剪纸作品制作的任务,各个小组的学生在组内相互探讨研究,感受剪纸文化的魅力,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到让美术文化知识,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营造出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美术教学有效性。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观念,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合理分配小组,并营造美术教学课堂的学习氛围。但在运用合作小组这一教学方式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初中美术合作小组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及时更新教学观念,选择适合小组合作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团体意识,提升他们美术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学效率,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陆青.初中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12):233-233.
【2】池法浪.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8, 000(002):596.
【3】孙冬梅.关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最漫画·学校体音美, 2018, 000(031):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