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倩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成都,610106
摘要:高职社会体育专业由于覆盖面广、内容体系复杂而使得各院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不透、教不活、用不好的被动局面。针对这一现实困境提出了专业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为例介绍了专业分流人才培养方式的基本设计思路和实施保障,以期为研究中的社会体育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分流教学;社会体育专业
体育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逐渐成为社会大众的生活内容,而体育的社会化发展催生了多个相关行业岗位,社会体育指导、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变化为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实施分流教学的必要性
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内容包括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在教学开展过程中, 按照年级划分阶段,每个阶段所开设的课程都是固定与统一的, 除了选修课之外, 学生在课程选择方面并没有自主选择权。学生就业面又比较广,从而使专业技能方面并不精。在传统培育模式的影响之下,社会体育专业的所有学生都接受相同的教育,无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就业选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社会体育专业所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包括健身教练、团课教练、跆拳道教练、拓展训练师、幼儿体适能教练等等,教学年度只有三年,除去校外实习半年,按照每学期18周,每周28课时计算,在学校的学习学时也就2000多学时,想如此广泛的学习是不可能的。而高职高专学生特别是体育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其所能从事的岗位基本还是围绕着健身行业、体育拓展公司和运动项目教练,因此,必须在专业方向选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明确岗位。因此必须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实施专业分流培养模式。
2 实施分流教学的原则
我校在分流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以家长和教师为主导的现象,我们主要以学生自愿为原则。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通过自主学习和人际交往,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可以自主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当然,对一些对自我认识不足,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人生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参考,再由学生自己做决定。在分流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方面,我校是依据学生对未来的规划意向而进行的。因为分流教学模式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知识能够准确、迅速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改革后,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3 分流教学的实践情况
3.1具体实践情况
我院社会体育专业分流在大二下半学期开始,在前三学期主要是打基础的阶段,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到了第四学期就要求学生去思考未来职业,会考虑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主要分成健身管理、跆拳道教练、体适能户外拓展三个方向,立足于健身教练、跆拳道教练、拓展培训师、幼儿体适能教练四种岗位,加强校内外两个实习基地的建设,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专识能力。在大二上学期期末会组织一场宣讲会,将会请这三方向的企业教师就课程内容及就业做全面介绍,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及未来发展需求等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使学生明确自己的需求,给自己定位并选择合适的岗位。可与教师沟通后在选,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每个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给予专项指导。
3.2重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课程改革是专业改革的核心和立足点。
分为健身教练方向、跆拳道教练方向、体适能户外拓展方向,健身教练方向将开设《私教小器械运用》、《健身教练》、《综合格斗》、《健身市场营销》、《团操教练》、《运动康复》等课程;跆拳道教练方向将开设《跆拳道教练》、《品势及跆舞》《跆拳道俱乐部创办与运营》、《品势及跆舞》等课程;体适能户外拓展方向将开设《幼儿体适能》、《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等课程,加大了各方向的专业技能课,从而有效的提高各方向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第三学年专业对口安排实习单位,商定实习内容,按照顶岗实习标准执行实习任务,强化实践。
3.3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校内校外实训
加强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建立跆拳道实训室,以模拟跆拳道馆的形式来教授教练的实训;建立幼儿体适能实训室,通过种种虚拟和仿真环境的熏陶,学生对幼儿体适能行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大型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商议合作内容,拟定顶岗实习标准,专业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效果基本满意。跆拳道方向学生,教师会组织他们课外时间到跆拳道馆观摩实习,担任助教。在实际与小朋友接触中,能提升学生的幼儿教学能力及沟通能力,能明白小朋友及家长的要求及诉求,从而得到小朋友及家长的认可。幼儿体适能方向学生,周末会组织他们到企业去实习实训,并担任助教。企业指导教师能专门指导,根据各自的问题进行改进。每月对各方向学生都进行综合测评,为今后学生的就业拓宽渠道。
3.4改善教学组织与管理方式
实施分流教学,改“大锅”培养为“小灶”培养,原有的教学组织体系必需要改变,根据三个方向重组三个班,近几年社会体育专业学生都保持在120人的学生规模,跆拳道方向从原来18人到了2020增长到30人,三个方向的人数都相对稳定,专业的教学组织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和实践过程。重组班后的班级凝聚力更强,大家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努力、齐头并进。
4 分流教学所获得的启示
4.1加强分流指导力度,避免盲目分流
分流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分流后的人才培养针对性较强,将会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些学生在选择分流时犹豫不决,自我评估力较低、对所分方向不了解,为了应付教师而盲目选择。一旦选择错了方向,将会导致学生学业半途而废、班级管理难度增大。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大分流前的指导力度,在企业教师宣讲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了解每个方向的就业优势及工资待遇,同时耐心指导学生选择方向,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给出意见给学生参考,供他们选择,为分流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4.2实施挂职锻炼,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培养
分流后对教师的专项技能及职业能力要求更高。应制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和办法,社会体育专业教师寒暑假需到企业挂职锻炼一个月,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全面的掌握企业的生产流程、管理要点等;鼓励教师参加省级或协会的专业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综合能力;鼓励教师参加省级比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同时,还能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等。
分流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计划,还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与社会人才需求, 让学生向着“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利。通过分流教学,大大提高了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有利于学生的专业个性发展,对整个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很大提高。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身体出现问题,不管是工作压力、经济压力、心理压力都会影响身体健康。全社会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体育方面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提升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也势在必行。各高校应针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设置,应融入专业分流教学模式及因材施教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修昌.体育专业跆拳道课程“三类分流”教学改革探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4.10
[2]任喜峰.高校“分流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