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安全管理模式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6期   作者:庞迪蓉、杨利张
[导读] 安全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基,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出现的频率也随之增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生活
        庞迪蓉、杨利张
        保山学院  678000    
        摘要:高校  大学生  安全  管理  模式
        关键词: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基,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出现的频率也随之增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关注大学生学业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安全你问题,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并把安全问题作为一切的前提条件。大学生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希望,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是保证同学们健康成长的基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安全需求仅次于生理需求,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安全问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顺利进入社会的基础。安全问题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学生现在所处的高校环境、社会环境存在着诸多威胁大学生安全的因素。一方面,大学生的安全隐患来自于外部因素。新闻频频报道的大学生失联事件、校园贷问题、校园诈骗、宿舍火灾事件等,都危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女大学生,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女大学生失踪事件大多都以悲剧结尾。另一方面,安全隐患来源于大学生自身,部分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应急技能欠缺,比如校园火灾事件多是因为大学生私自在寝室使用大功率电器所致,高发的校园“裸贷事件”正是由于大学生防范诈骗陷阱的意识不高。社会环境和高校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暗潮涌动,大学生尚未步入社会,防范意识和经验尚弱。因此,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保证校园安全稳定、创建和谐校园文化,进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事故频发的深刻反思
        2013年,上海复旦大学林森浩对其室友黄洋投毒,用剧毒化学品将其毒害,导致其死亡;2016年,烟台大学发生一起严重的烧伤事件,事情起因是学生使用违禁物品酒精炉吃火锅,引发火灾导致一名学生严重烧伤;2017年陕西的一名大学生通过“校园贷”欠下了高额的利息但是却无力偿还,在心里压力的迫使下,最终选择跳江自杀;2017年,东莞理工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一名2016级男生,在莞城校区校内学生宿舍洗澡时发生触电,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2018年,北京交通大学发生了一起实验室爆炸事故,事故造成3名学生的死亡。2017年浙江某大学大四女生失足从宿舍床上跌落造成意外死亡。在2016年发生的多起电信诈骗案件中,山东女孩徐某学费被骗,因受不住打击心脏骤停死亡通过以上真是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近些年来高校大学生的安全事故频发,包括学业安全、人身与财产安全、心理健康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社交安全等多种因素。从外部因素看,社会治安管理、高校安保工作都与大学生安全事件息息相关。从内部因素看,大学生自身安全意识、辨别的能力的缺失也至关重要。
        (二)大学生安全意识特征
        同学们社会阅历浅,虽已成年但尚未步入社会,对社会中的诈骗套路和安全危机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对社会环境的复杂程度认识不足,也没有足够的应对危机的本领。大学生的防范意识不足。对周边环境中的危险因子敏感度不高,另一方面也归因于学校安全教育的开展力度不够;部分大学生抗压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大学生处在心理健康发育的关键时期,被家庭保护得很好,没有社会阅历,对于外界事物十分敏感,遇到问题后没有解决的能力,内心也容易受到影响。


        二、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对策
        (一)安全危机意识有待提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安全是人的生命之本,幸福之根,财富之源。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大学生安全法规常识教育,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国家政策影响,现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占比高,在上学离家之前没有经历过挫败,也为承担过任何的责任,导致长大以后的学生多以自我中心,缺乏主见、缺乏责任感,没有危机意识和临时应变能力。在进入大学之后,离开了父母的庇护,遇到问题不会解决,如社交、恋爱、学业问题等,就会产生问题,甚至产生心理问题。为大学生身心安全埋下隐患,很容易导致悲剧发生。大学生群体对安全教育认知却反,在开展工作时要重视安全是指普及平台的构建,着力开展大学生自我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安全危机意识。
        (二)安全教育形式有待更新
        由于大学生的成长历程和家庭背景各有不同,我们在处理突发安全事件时,除了考虑如何解决事故,更要注重做好学生的心理安全辅导和监督工作。高校处理大学生安全事故形式单一、不能与时俱进,更无法进行“专人专项”讨论,事后缺乏系统、全面地梳理。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大学生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而且获得的途径无法控制,大学生所面临的安全问题日益增多。如果我们还用传统教育方式,难以满足现代大学生对安全教育内容的需求,而且老套的教育方式学生难以真正接受并内化教育内容。只有将安全教育常态化,如设置安全教育课程,增加实操课程等,才能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另外,打造校园文化,开展社团活动,通过校园文化传播,将安全教育施于学生日常生活、社交和学习中,还可利用社团活动,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形式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对入学新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财产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外出安全教育,对大四毕业生要强调心理安全教育、自我防卫教育等。只有长线贯彻,做常态化工作,才能把安全隐患扼杀于摇篮中。
        (三)安全教育内容有待健全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内容主要是生命生活安全,包括学业安全、就业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健康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社交安全等,这些是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础。随着科技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安全教育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网络信息安全成为时下不容忽视的部分。现代大学生喜欢通过互联网、微信、QQ、微博等方式交友,很容易在网络上遇到网络欺骗和网络诈骗。因此,我们要通过开展教育工作让大学生保持良好的网络习惯,在网上谨言慎行,既可以防止网络诈骗,保护大学生隐私,还可以防止传播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和反动分子的不实言论、信息,维护国家安全。
        (四)安全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由于我国至今没有形成完整的高校安全教育理论体系,各校开展高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多依靠往年案件经验为依据,这种片面化工作方式导致安全工作无法得到总结和提升,缺乏系统性和预警性,新的事故出现时就会很被动。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具备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还需要建立完备的日常安全教育工作体系,才能更好地将安全教育效果最大化。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做好整体规划,充分调动学校各职能部门,如宣传、教务、学工、心理等,同时加强保安的业务能力,才能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刘星言.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2016
[2]杨灿.试析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J].长江丛刊,2019(02)
[3]汤继承.全国学校安全工作指南[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1)
[4]苏娜.学生校园意外事故风险评估指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6(4):69-70
[5]杨惠栋.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