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 063000
摘要:“表达交流”模块在语文知识学习中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学生以语文学科学习视角展开语文知识积累、方法改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辅相成地为学生语文学科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予以有力支持。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表达交流”模块作为关键点,将之融入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知识讲解,也要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拓展延伸、发散探究等思维模式的建设,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获得更有效的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表达交流;教学策略
引言
高效运用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机会对教师来说很重要。在高中紧张的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表达交流”模块教学效率呢?一是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直接受益人。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二是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和鼓励,给予他们更多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苦心,看到被肯定、被重视的希望和曙光。
一、高中语文“表达交流”模块研究的必要性
首先,有利于更好地推进语文教育变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在学习活动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表达与交流”,不难看出,语文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表达交流”模块把“口语交际”和“作文”两部分内容整合,必修模块的7个任务群基本都涉及到“表达交流”的相关内容。如“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明确提出的撰写读书笔记,“学习任务群2当代文化参与”要求完成调查报告等。因此“表达交流”这一模块的研究能够为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思路,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加快推进语文教育的变革。其次,有利于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长远目标。“表达与交流”模块的编排更加合理科学,教材之间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写作方面,必修一到必修二是写人叙事、写景类记叙文文体;必修三到必修四是议论文文体;必修五则更要求学生作文的文采和创新,层层拔高。口语方面,从“朗读”“演讲”“讨论”“辩论”“访谈”等五个方面培养学生能力。从学生的自我展示到与他人交流,从独立的个体活动变为群体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拔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二、高中语文“表达交流”模块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掌握教师所讲解的知识,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如果学生将课堂当作预习的第一场所,那么,他们的学习就会出现以下弊端: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吃力,在很简单的知识点上浪费大量时间,重点知识却没有时间讲解;二是教师的教学任务无法保质、保量完成,学生的知识量也就会大打折扣;三是学生听课非常困难,有些知识点似懂非懂,更别提和教师交流、沟通了;四是学生一味依赖教师,无法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对今后的学习负面影响很大。因此,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第一步。例如,教师在讲解《蜀道难》之前,要给学生布置以下预习任务:一是通读课文,将文章中的生僻词语通过查阅字典了解清楚,自行翻译文章,解决基本的词汇和翻译问题;二是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把握文章的情感走向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三是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教师要用强制的手段让学生适应预习这个过程,长此以往,让其慢慢养成预习的习惯,学会自主预习,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个性差异为基础,引导学生参与课前讨论
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方法、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上都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间的个性差异,找到学生共性点的同时对各学生特殊性加以明确,才能保证教学活动开展的合理性。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对学生想法加以了解,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学情以及对语文知识内容的理解,才能对教学设计加以改良,将语文思维培养合理融入教学设计中,促使学生逐渐培养起阅读理解中的全面性、发散性思维。所以,教师可在课前组织学生开展简单的学习交流活动,结合一些关于课程内容的引导性问题,探究学生的想法,以此更便于及时调整教学规划,使教学设计更加契合于学生语文思维培养需求。
(三)、教师正确引导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起到了一个辅助作用,学生自身是课堂的主体,但是还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科学的引导才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当然,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制定好相关的教学策划,严格、精细地筛选合适的材料,唤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把控课堂上的纪律,在学生的情绪出现问题或者是学习态度出现偏差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及时纠正学生。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要详细、认真地解决学生的问题。重点是教师需要创设出一个活跃、愉快的授课课堂,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必须要遵守课堂上的纪律。高中生相比来说已经比初中生成熟很多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控制不住自身的情绪,一旦情绪失控,直接就会阻碍课堂的进展,破坏了学习计划,也给教师造成了困扰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进程。因此,教师必须要有威慑力,可以把控课堂的秩序,有助于课堂顺利展开,学生的知识可以顺利接收,这是文学素养养成的基础条件。
(四)、畅通交流,碰撞思维的火花
如何使教学更加有意义,更加精彩,这就要求教师应关注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激发全班同学的参与热情,从而营造激烈活泼的课堂气氛。高中这一阶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日趋优势,观察概括性、深刻性明显提高,能够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对学校生活、社会新闻、街头文化等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看法。在必修四“表达与交流”模块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出激烈的讨论氛围后,教师再逐步引导,层层深入,帮助学生一起找出多种议论角度,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学也不仅限于专门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多创设表达交际的情境,采取灵活、新颖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学习情境;还可以在辩论过程中,启发学生从横向、纵向去讨论,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最后,让学生对整堂课的材料、观点归类总结,达到教学目标。
结束语
教育是根本,目前关于表达交流模块系统化的学习必须落实到实处,这是我国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教育工作者需要改进自身的授课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寻求出更适合学生表达交流模块教学策略的有效方式,帮助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真正地培养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全面发展的个性化的人,为国家输送全能型、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莎.高中语文口语交际课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2]覃月柳.语文教材中“表达交流”教学探究——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J].教育观察,2019,8(08):83-84+90.
[3]张真真.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与作文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4]李杨辉.人教版2006版高中语文教科书“表达交流”写作专题使用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
[5]蒋百祁,张二军,刘国华.高中语文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778-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