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明明
济宁市兖州区第一中学附属学校 272100
摘要:识字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中是很重要的一项,学会汉字是学生开展其他一切活动的重要基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学习的难点。如何让学生可以快速的记住汉字,而且可以让学生准确的书写出所学习过的汉字,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项值得探讨的内容。教师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课堂参与
素质教育的提出,更加要求教师应当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时应当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相比较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汉字,学生进行模仿,然后对汉字进行死记硬背从而记住某一个汉字已经不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了,因此,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模式,从汉字的本质出发,让学生认识汉字的“音、形、意”,了解汉字文化的精髓所在,体会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成为汉字教学的课堂主体,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学生作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主体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更加提倡的就是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担任主体地位,而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退到一个辅佐学生的位置,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中,让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是响应了素质教育的号召。同时,让学生作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体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于汉字的记忆程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字。
例如,在学习某一课的汉字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汉字进行合理的拆分,将拆分的内容写到卡片上面,然后将卡片的顺序打乱,让学生对卡片进行拼接,从而将拆分的汉字重新组成一个整体,这样一来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汉字的难度,使学生对于汉字有一个很好地认知,便于学生对汉字进行理解,提升学生对于汉字的认知记忆能力。
将学生作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体,可以说,是将教师与学生的身份进行了彻底的转换。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中,大都秉承着教师讲授课堂内容而学生听讲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这种方式太过于死板,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让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对课文进行阅读,在上完课之后对课文进行复习,或者是在课堂上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听讲,从而来熟悉某一章节内容中的一些字词,但是这种模式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出学生的自主性,学生都是在被动地学习一些字词知识内容,因此,教师需要转变现在识字教学的模式,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搜集一些资料,然后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给学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进而也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调动课堂的教学氛围,促进识字教学的效率。
二、学生作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主体的意义
1.调动学生对识字的积极性
学生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缺乏主动参与能力,在识字的过程中,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被外界因素进行干扰。因此导致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在课堂上不愿意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提出自己的问题,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单纯的作为课堂的听众。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当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面对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策略简单方便易操作,很适合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与教师之间增强了沟通。学生可能因为教师的语言行为而喜欢上语文识字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为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个人习惯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2.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识字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只有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带入到课堂上,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将识字内容与生活实际案例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利用“情景设定”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错误的回答,不要着急批评,多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和指正错误,转换传统的师生关系,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使识字教学效果最大化,学生和教师以一个开放的态度完成教学课堂。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育识字过程中,教师应当寻求合适的教学策略,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将学生作为语文识字教学的主体,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识字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田胜倩.小学低年级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20(29):80-81.
[2]张锦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策略探究[J].知识文库,2020(18):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