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吏前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二中学
摘要:古诗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很多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时候会单纯地去讲解古诗词的大意,然后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去记忆、掌握古诗词。由于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以灌输为主的,所以学生只是单纯地理解了古诗词的表面含义,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古诗词,各项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地提高。那么古诗词教学应该如何开展呢?本文从内容、情感、手法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开展
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有效地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培养,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得到提高。由于当前的古诗词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并没有达到这一目标,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并不高,所以教师要想办法将古诗词教学进行优化。
一、古诗词的内容
每一首古诗词都是有其独特的内容的,都是有一定的思想、情感、意境的。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时候,要将其重视起来,要通过描述古诗词将句子中所蕴含着的思想、情感、意境呈现在学生面前,要让学生将其有效的感知、掌握,从而有效地让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让学生可以将作者的情感有效地把握【1】。
例如在教学古诗词《十五夜望月》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带领学生将古诗词中的字词进行梳理,从而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将古诗词的大意理解、掌握。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进行想象。因为学生已经将古诗词的内容进行了整体的感知,所以学生可以很快地将古诗词的内容想象到,然后将这样的画面描绘出来:月光照射在庭院当中,如同地上下了霜一样,鸦鹊栖息在树上,停止了鸣叫,缓缓地进入了梦乡。在看到这样的画面后,作者产生了联想,觉得月宫中的清冷的露珠一定将桂花树打湿了。由此可见,在古诗词教学中,带领学生对古诗词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感知,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之中,可以使古诗词中的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知识、体会知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地让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还可以让学生讲作者的情感有效的把握。
二、古诗词的情感
在古代,古诗词是诗人寄托情感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所以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将其重视起来【2】。只有学生将作者的情感有效的把握了,才能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古诗词中有这几种常见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情、建功报国之志、思乡怀人之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悠闲之情等。例如在古诗词《春望》中,杜甫将忧国忧民的情感融入到了其中。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将自己的建功报国之志融入到了其中,说自己想要到边疆抵抗外敌,希望朝廷将自己重用,让自己能够为保卫国家贡献一份力量。在《十五夜望月》中,作者利用后两句古诗词将自己对远方的亲人的思念之情切实的表达了出来。在《浣溪沙》中,苏轼融入了自己的情怀,如:热爱生活、豁达开朗。陶渊明曾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而陶渊明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原因为:其已经厌倦了世俗的生活,并通过隐居于田园之中对田园风光产生了喜爱。在《钱塘湖春行》中,白居易融入了悠闲之情,将自己对湖东一带的景色的迷恋进行了阐述,让读者感觉到了其的悠闲自在。由此可见,将古诗词中的思想情感有效地挖掘出来,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从而对所学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一来,教学的效果就能得到有效地增强。
三、古诗词的表现手法
教师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一点,就是古诗词能够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为:古诗词中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一般情况下古诗词中的表现手法是三个方面:1.抒情。2.描写。3.修辞。
(一)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一般情况下分为两种,一为直接抒发感情,一为间接抒发感情。直接抒发感情简单来说就是直接将自己的想法、感情进行表达。
比如这样的诗句“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间接抒发感情说白了就是通过一些其他的东西,表明自己的意趣、志向、理想,揭示一定的道理。比如在古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中,诗人将杨花落和子规啼利用起来,借助其将与友人离别时的伤感之情进行了抒发。在古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诗人将情感寄托在了景色之中。
(二)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是有很多种的,比如:衬托、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等。衬托一般分为正衬和反衬,反衬一般有动静相衬、以声衬静等。
例如在古诗词《天净沙·秋思》中,作者在前三句中描写了九种景物,这就是运用了动静相衬的手法,而“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中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而虚实结合的写法不仅让诗人的联想与想象进行了体现,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例如在古诗词《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作者先是描写了现实,然后描写了自己驰骋疆场的梦境,有效地将自己的愿望进行了表达:想要为了统一国家而献身。将典故运用起来可以使古诗词的内涵得到有效地加强。例如在古诗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有两句诗是运用了典故的,借助这些典故可以将诗人晚年归乡后看到了事物变迁的伤感之情进行体现。
(三)修辞手法
一般来看,古诗词的修辞手法中有比兴、比喻、夸张、拟人、双关等。通过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古诗词更加的生动形象,可以使古诗词更加得工整,可以使古诗词的意境更加的深远。由此可见,只有学生将古诗词的表现手法有效的掌握了,学生才能深入地理解古诗词。
古诗词教学是十分的重要的。而想要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古诗词,感受到其中的意境,想要让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教师就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上述提供了三个入手的:古诗词的内容、古诗词的情感、古诗词的表现手法,教师可以将其有效地利用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古诗词的教学中,才能真正的学有所获,才能真正的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才能将古诗词中诗人融入的情感感知到,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不过古诗词教学的开展方法是有很多种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要学习的内容,不断地进行实践、探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将古诗词教学的质量、效率提高。
参考文献:
【1】樊怡平.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2(10):16-17.
【2】郭弘钿.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对策[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