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如何强化学生个性化阅读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 梁梅丽
[导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是基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梁梅丽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山美街道山美中心学校   广东 茂名  525200)
        【摘要】无论是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是基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对于学生来说,语文的个性化阅读都显得尤为重要。在本篇文章中,以课程标准要求为指导,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重要性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
        前言:语文是以听、说、读、写为基本能力的语言类学科教学,语文中学习的内容以母语为依托,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相关知识。语文教学是以阅读文章为基础的,学生通过对于文字的认知与表达,来呈现出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同样的文字在不同的场景都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再加上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这就导致了同一年级的学生语文学习上的差距的出现。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一、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化阅读现状
        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会被家长和教师认为年龄太小,阅读理解层次较低,从而忽略了对语言文字深层含义的引导。在小学阶段的课堂上,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认字、读音、理解词汇,而到了文章整体阅读阶段,往往是学生参与度不高,无法整体认知文章,还会出现会分析文章,但却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分析的问题。
        在六年级阶段的学习中,属于小学阶段到中学阶段学习的初步过渡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基本形成了自己对于文章的初步认知,已经可以读懂简单的文章,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一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也不曾做进一步的强化,这就使得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强化个性阅读教学缺失,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无法进一步深化。
        语文教学往往是从阅读文章开始,好的文章不是读一遍就能明白其中的深意的,但教学是有时间限制和进度要求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不到位就无法收获具体的阅读体验,从而只是机械性的剖析文章,使得语文学习丧失活力与乐趣。
        整体来说,小学六年级的个性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更多的是形式化分析文章,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要落地生根。
二、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是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学习,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局限在课堂之上的,而是渗透在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语言文字的学习。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同样也是如此。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无论是文字积累还是文章阅读都已经是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在接触到众多信息时会不自觉地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在进行文章初次阅读时,产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这种现象原本是成年人的基本阅读素质,但这种阅读素质已经随着科技的普及逐渐向低龄人群转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新任务。
        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仅仅是教师的引导,也是学生自我进行思考的重要时刻,在个性化阅读中,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可以刺激学生产生新的思想认知。在教师组织的学生交流中,学生个性化阅读所产生的不同情感体验也会得到碰撞性的交流,在不知不觉中便提高了学生的个体认知。这种自我成长将会成为学生未来发展中的优势技能,促进学生的正向发展。因此,加强六年级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方法
        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实施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既是培养语文学科素养的要求,也是一线教学实际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实际,对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个性化阅读提出以下建议:
1、兴趣为师,激情学习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虽然接触和接收了大量的课外信息,但毕竟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而且仍然具有童真,相对来说,容易被激发起兴趣和好奇心。这对于强化语文个性化阅读来说无疑是一个具有极大优势的切入点。基于这一实情,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要做好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来激发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进行六年级教材中《北京的春节》一课的教学时,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前,根据题目中的“北京”、“春节”这两个词语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回想自己过春节的时候的一些相关经历,以及自己通过网络信息了解到的北京及其他地区过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然后去模拟自己面临春节的心情,再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调动起学生的美好心情,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期待去体会作者的语言文字中表达的信息。在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将过节时时的美好心情转移到对民风民俗的深刻体会,探究发现社会发展促进民风民俗的变迁,并鼓励学生大胆的讲出自己的真实体会,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最后再次回归文本,分析作者写作的巧妙之处,进一步感悟老舍先生对于老北京风俗的喜爱,中国传统节日的温馨美好以及民风民俗的发展变化。如此,学生内心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体验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会促使个人产生新的情感体验,并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学生的个体认知,使学生的思维角度得以拓展。
2、带入生活,升华经验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日常生活已经有了一部分自己的经验,但更多的注意力是集中在探寻未知,而忽略了对生活细节的感悟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但语文学习的文章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都是基于对生活的体验。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生活的细节,及时记录下自己当时的情感感受,并尝试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文字表述。以此,来增强学生阅读文章时的情感共鸣,从而加深对于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个性化认知。
        例如,在讲授《那个星期天》这一课时,生活的进步让学生对于外出玩耍的等待没有这么深刻的体味,但是可以引导学生去回想自己平时被兴趣班占据周末而没有时间与小伙伴玩耍的心情,也可以引导学生去回想自己考了好成绩,但父母却忘记了答应考的好就给自己买心爱的玩具的沮丧感,由此,让学生与一直等待去游乐场的“我”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体会“我”从盼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通过回想父母父母对此类事情的方法,再认真思考自己想要的处理方法,进而体会到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所展现出来的童年世界和成人世界的差距,也可以使学生感悟到父母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受到生活的制约表达爱的方式是不同的。生活是最好的人生导师,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增强个人阅读体验。
        强化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方法,仍然是从一般情况来分析而不是基于学生个例,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升学生的个人阅读体验。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六年级阶段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有极大的必要性,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学生的个性化展示、创新思维的发展以及个人能力的提升都具有促进作用。但无论是以兴趣为师,激情学习,还是挖掘生活经验,增强情感共鸣,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增加了一定的教学难度,但这也是教师进行一次自我突破的机会,教师要灵活掌握教学方法,善于引导学生,善于思考进行教学实践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庞颖.关注学生个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J].当代家庭教育,2020(28):151-152.
        [2]唐燕.提高视障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以小学六年级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