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道外区教师进修学校 张 丽 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阅读教学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正确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激励思维 引导思维 促进思维
思维是人们都共有的心里过程,但是在思维品质上的表现,每个人却有很大的差异。良好的思维品质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可以实施,尤其是阅读教学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正确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解析课题,激励思维。
学习起源于思考,而思考是因为有疑问,有了疑问才会有思考解决的欲望。新授之初,教师和学生一起剖析解题,往往能很快地激起学生地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的状态。课题是一篇课文的精髓,它往往浓缩了整篇文章的精华,概括了文章的中心和主旨,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对于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从解题入手,通过对课题的分析,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进行思维训练。如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时,在简介陈赓同志生平和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后,我启发学生回答:“看到这个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这个题目,告诉我们课文是写倔强的小红军的。”“我想知道倔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倔强’一词?””“我想知道作者为什么写这篇课文?”“我想知道作者写得怎样?”“我想知道倔强的小红军是谁?”在有了疑问之后,我首先对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动脑的行为给予了肯定和表扬,接下来乘胜追击,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这些的疑问去读课文,那么在读的过程当中他们想知道的答案就会迎刃而解。由于是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兴致勃勃地读起课文来。
二、相机点拨,引导思维。
点拨,要抓住时机,找准切入点,方能有效。当学生急切希望想弄懂某个问题,积极思考却又不能解决时;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答案已有所领悟,但想法又不够成熟时,教师应适时予以指导、点拨,引导学生正确思维。
例如教学《“你们想错了”》一文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先让学生思考课后练习中的两个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在讲读时,抓住文中描写敌人种种丑态的语段引导学生去领悟,抓住“吼”字相机提问:“‘吼’是什么意思?用这个吼字有什么好处?”在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后,我随机点拨:“方志敏面对兽性大发的敌人,是怎样表现的?”让学生读文,在文中找出描写方志敏神情的语句,然后再给予点拨:“淡淡地”是从容地、冷冷地、瞧不起的样子,带有轻蔑的语气,表现了方志敏面对兽性大发的敌人,毫不畏惧的精神。抓住“淡淡地”一词相机追问:“方志敏被捕后为什么这样镇定,面对威吓为什么仅用‘淡淡地’一词表达他的内心感受,而不是严辞痛斥?”使学生懂得课文是通过敌人的无耻、低贱等来衬托方志敏的高贵品质。学到这里,课题“敌人为什么想错了?”所留下的悬念便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
三、引导争议,促进思维。
智慧的火花,往往是在矛盾的撞击中产生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讨论,通过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教学《西门豹》一课时,在课文即将结束时,我抛出了一个问题:“要破除迷信,教育老百姓,你有比西门豹的办法还好的办法吗?”课堂再次热闹起来,学生的兴趣再一次被点燃。有的说:“让官绅、巫婆向老百姓承认错误。”有的说:“组织人打捞河伯,来证实没有河伯。”还有的说:“不让巫婆、官绅娶媳妇,然后再看看是否还发大水。”……面对学生不同的方法,我启发学生说:“想想在当时的情况下,要想百姓信服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妇’一说,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悟到文中西门豹的做法最能使老百姓信服。
四、鼓励质疑,培养思维。
学贵质疑。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产生疑问,才能主动探求,寻求答案,才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所以,教师在讲读课文之前或在总结课文之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启发他们从思想内容、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等方面提供有思考价值的思考题。
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时,有的同学提出:“如果陈赓同志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俩一起走,小红军会生存下来吗?”这个问题提得好,我让学生联系文中描写小红军样子的那一段,使学生知道:小红军知道自己几乎没有生存的可能 ,如果和陈赓一起走,他俩谁也走不出大草地,正因如此,小红军才会撒谎“骗”陈赓同志,从中表现了小红军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不惧生死的大无畏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只有经过认真的思维,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因此阅读教学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真正让阅读教学起到培养学生正确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