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现状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周维财
[导读]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仅依靠“灌输式”教学,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并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导致在课堂中出现走神或者犯困等现象,长此以往,不利于小学阶段学生综合能力与语文水平的提高。

湖南省隆回县花门街道曾家坳完全小学  周维财  422200

摘要: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仅依靠“灌输式”教学,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并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导致在课堂中出现走神或者犯困等现象,长此以往,不利于小学阶段学生综合能力与语文水平的提高。在全面提倡学生综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认真分析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养;培养等
        引言:素质教育理念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注入新的动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不仅重视学生知识教育,更重视学生能力、思维、素养的培养,发挥语文教育功能,推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实现语文育人教育效度。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十分重要,不仅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1.1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较差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课堂的主动权被老师占据着。学生通常是被动的,只在讲授中听取老师的意见,几乎没有发言权和机会,这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学生不能独自地完成许多语文作业,而是依靠老师的指导来完成。如果老师没有详细解释语言材料,学生将无法理解语文的深层内涵,就限制了学生学习和发展语言和思维的能力。
        1.2教学方法单一,效率不高
        对小学生而言,具有趣味性教学特色的教学内容,才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反之,枯燥的教学内容,不仅不利于其产生求知欲,还会使其产生一定的排斥感。由于在实际情况中,部分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依据书本内容,让学生频繁地进行背诵和书写。这种“机械式的教育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记住一些知识点,但由于教学方式过于枯燥,很难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容易使教学水平止步不前。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1、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孩子们过着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他们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成长,逐渐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父母对孩子的无理要求总是百般忍让与迁就,导致他们在集体中常常无法与他人互动和交往,为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为学生搭建人际交往的平台,让学生在积极的互动中不仅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语文综合素质也有所提升。
        例如,在进行《将相和》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本班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特征,并结合他们的特点,把学生进行分组,在学习这一课本教材知识之前对文本进行初步的阅读,让他们思考廉颇与蔺相如的气度和关系。


在学生进行初步的体验之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对文章进行拓展和编写,然后将人物的个性体现出来。学生为了将人物形象演活,会进行积极的互动和表达,也会进行台词的对答。由此可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突出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班级当中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从而有效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2.2创设情境有效互动,深化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组织的阅读教学活动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要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意识,充分活跃他们的语文思维,保证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有序推进下去。我认为,深化阅读教学的效果,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同时坚持着“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整体教学格局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不论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是创新潜能的挖掘,小学生都无法脱离教师,那不妨构建起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境。比如,学习《穷人》这篇课文的时候,
        我提出“你们还记得哪些有关穷人的故事”“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穷”等问题,使学生在情境中积极的思考。选择了合适时机,全班交流及反馈,让孩子们更好的感受“桑娜”“渔夫”的勤劳善良,主动学习他们乐于助人的美德。
        2.3在阅读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课上,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按照学生自己的阅读习惯进行。在阅读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情感的带入,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材料或者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化、语境化的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自主训练创设出一种符合教材知识内容本身和学生发展规律的思维方式,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一个简单的素材也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思维探究,做到从多方面解读文章内涵,做到对语文文章的升华理解。逐渐养成全面分析事情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在社会上有效解决问题.另外,阅读完毕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阐释,以达到培养学生构建和使用语言核心素养的目的。最后,针对一些包含传统文化或者国学知识的题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其内容的探索学习,从多方面完成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传统文化传承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训练,进而彰显语文教育育人效度。
参考文献
[1]熊梅.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N].贵州民族报,2020-09-03(B03).
[2]赵如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策略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53.
[3]董磊.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0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