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王丽萍
[导读] 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幼儿学习习惯、提高智力水平的关键时期。

新疆伊犁伊宁县胡地亚于孜镇中心幼儿园  王丽萍 835100

摘要: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幼儿学习习惯、提高智力水平的关键时期。幼儿好奇心较重,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相关研究表明,游戏化教学方式深受幼儿的喜爱。因此,幼儿教师可以把游戏化教学科学地应用到幼儿教学中。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问题与对策
        引言:教师作为游戏活动中的引导者,正确的指导能够让幼儿对未知的世界主动进行探索.同时,教师要通过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制定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指导计划。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部分教师并不能很好地担任引导者这一角色,在游戏进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幼儿的游戏体验。
        (一)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现状
        1.1活动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
        目前,有的幼儿园缺乏丰富的游戏化教学内容,教师不能依托幼儿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活动,或者组织的教学活动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主要是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实际情况所致,有的教师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盲目开展教学活动,不能很好地将教学内容和游戏活动结合,最终使得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1.2设计不规范
        一些教师对幼儿的实际学习能力与水平不加评估,在设计游戏教学时,只是随意照搬网上或他人的游戏内容,这种随意的教学设计不可能全面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执行时也不可能有理想效果。有些教师对针对游戏化教学学习了满肚子的理论知识。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表现得过于刻意,甚至连游戏时在哪一步提哪个问题应该得到什么样的标准答案都进行了全面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太过死板,没有给幼儿任何自由空间,反而将思维禁锢个彻底,即使有兴趣,也很快就消失了。
        1.3对游戏的情节发展缺乏观察
        游戏过程往往体现幼儿的参与度。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指导中缺乏对游戏情节的观察,浅层次地认为游戏只是一种放松的环节,忽视游戏教育的真正价值。游戏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动态中的观察确实比静态观察更具有挑战性。另外,部分教师对“通过观察怎样进行指导?”的具体实施不太清楚,怎么观察?观察什么?幼儿想要去观察,但无从下手。即使有些教师真正做到了观察,但缺乏真实的记录.这让观察失去其意义。部分教师即便进行了详细记录,但对于一大堆数据和文字无从下手,也不知道该怎样进行分析。


这个游戏还需要什么改进?原因是什么?不论是技术层面上的还是观念上的,教师如果缺乏观察,对于游戏指导都具有不良的影响
        (二)幼儿园开展游戏化教学的措施
        2.1重视游戏的多元化
        在幼儿园教学中引入游戏化教学模式,教师除需要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外,还应对幼儿的学习规律予以考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比如,在教学小班幼儿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学中班或者大班幼儿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开发识字、数字等方面的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完成对知识内容的学习,进而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
        2.2提高游戏化教学的专业性
        专业的游戏化教学主要表现在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位置设计是否正确。在新时代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的主体是幼儿,教师的作用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仅此而已。教师要对该班的幼儿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做有效评估,设计游戏时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兴趣与习惯,程序设计不能过于明显或者过于具体,期待幼儿的自由发挥之下能够有惊喜。
        例如,大班幼儿学习做事规律性与时间规划的作用时,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不同以及参与能力不同,设计多种闯关游戏。如过家家游戏更被女孩喜欢。教师可以让每个幼儿选一个娃娃,然后准备几张图片,每张图片上都有一个要求,洗澡、换衣服、梳头等。设几道关卡,每道关卡一张图,完成一关之后,给幼儿手上印个小印章,可以继续下一关,看谁最先通关。建构游戏最受男孩子欢迎,准备积木、水瓶、纸杯、线轴、小铁锹等道具,也设计几个关卡,建房屋,开辟花园、开垦菜园、制作小车等,同样是完成一关盖一个小印章,看谁最早通关。当然,如果男孩子喜欢参与过家家,女孩子喜欢去建房子,也不要阻止或者表示惊讶,要让他们感受到这是正常的选择。游戏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幼儿的游戏安全,帮助小朋友盖印章,还有做游戏总结,此外不要进行其他干涉,这样才能让幼儿心理放松,产生自主意识。
        2.3做好“引”导,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在游戏中不同幼儿会有不同的表现。模仿是幼儿的一大特点。幼儿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喜欢去模仿周围的人或事物。针对相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尤其是小班的幼儿,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往往表现出“不会玩”的特点。此时,教师可以在旁边一起玩,不用刻意说教。幼儿就会模仿教师,跟着教师做。但一段时间之后,部分幼儿就会创新出不同的玩法。此时,教师可以让这类学生进行游戏分享,通过幼儿之间的指导,让他们自己解决游戏过程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当一个引导者、倾听者和帮助者的角色。
        结束语
        总之,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地认识到游戏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游戏类型,有效推动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发展,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在游戏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明晰自己的职责和定位,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积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其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进而实现对知识的学习和内化。
参考文献
[1]徐淑慧.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29.
[2]陈丽丽.幼儿园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亚太教育,2019(09):177.
[3]刘云敏.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观察,2018,7(06):60-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