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10期   作者:谢永刚
[导读] 随着新课改对于物理课堂的教学要求,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物理课堂教学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谢永刚
        绵阳市涪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621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对于物理课堂的教学要求,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物理课堂教学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理论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能力。基于此,老师要不断地创新思想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设计具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教育模式,真正唤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驱动力,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核心素养。那么,怎样才能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核心素养教育,把核心素养教育落实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基于目前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物理学科的实际特点,结合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中涉及到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开展提出几点思考与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教师在课的开始就要善于创设情境激活主体,最大限度地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实验方法,合理有效地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进而更好的在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观念和思想,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压强》一节的引入中,笔者自制了一块木板钉床上面布满了细铁钉,上课时,用透明塑料袋子装满水,问:水袋放在钉床上,水袋会破吗?学生怀着各种好奇的心态观察。在吊足了学生的胃口后,让一个学生把水袋轻放在钉床上,笔者故作玄虚学刘谦“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扎破没有?学生惊奇:啊……!发现水袋居然没破,很是不解……。笔者又将玻璃板放在水袋上,提醒学生,用铁锤砸玻璃板,水袋会扎破吗?学生议论,回答:肯定破。笔者就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结果玻璃破而水袋安然无恙,这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掀起一个小高潮。这样的情景设置在层层疑问的驱动下,既激发了学生思考,又赋予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问题驱动,深入探究
        为了保证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有思维的碰撞与多元的生成,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再以灌输知识为主要教学活动,而是以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平等地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过程。因此,围绕解决问题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主动、自主、小组合作、互动反馈、分层探究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
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前提下,让学生在体验中逐步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并归纳、总结、提炼问题的正确结论,最终揭示出物理现象的本质规律。例如,压力的作用效果中关于受力面积的问题。
        提出问题一:现在我们对压力有了解,请大家思考压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学生活动一:学生体验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铅笔两头。
        提出问题二:两个手指的感受一样吗?为什么笔尖那一端手指要痛一些,而另一端却没有那么痛?
        学生活动二:看书、分组讨论、交流,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猜想。
        讨论出:影响着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


        三、加强实验,培养能力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科探究知识的特色,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素养的重要内涵。同样,实验探究也是激发课堂兴趣的催化剂,例如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教学,用设置分组实验比赛的方法,在各小组根据教师的要求和科学探究环节进行探究后,小组在全班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及时进行精准点评或补充,最后共同归纳总结规律。这种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做实验,真做实验,可以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感性材料、正确构建物理概念,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器材、制订正确的实验方案,可以获取有效的实验数据、减小实验误差,可以鼓励学生排除怀疑、改进实验操作,可以让学生领略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态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科素养和科学探究的素养。
        四、密切生活,强化应用
        生活即教育。生活无处不物理,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如何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课堂教学可以利用实物、图片、视频或创设情境,让学生多体验,多观察,多思考,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例如,学习了“光的反射”,学生可以联想到生活中镜子;学习了“光的折射”,学生可以联想到渔民捕鱼时的经验,增强防溺水知识;学习了“光的色散”时,学生可以解释雨过天晴后形成彩虹的原因;在学习了压强知识后,明白了:为什么报纸、电视新闻节目中经常报道有关汽车超载的新闻,并且把汽车超载成为“公路杀手”?等等,这样就避免了纸上谈兵和知识灌输,让学生从体验中学习,从情境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思考中学习,体会到在学习物理知识后,能够学以致用,不仅仅能够完成试卷上的检测题,而且还可以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有用。这样一来,学生实现学而不恹,积极学习,快乐学习,才能在生活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五、注重反馈,优化评价
        课堂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优化学习过程,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课堂提问、课堂练习等来获取信息。评价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课堂反馈评价给予学生的肯定,不仅仅是传达一个“你回答正确”的信息,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对了”“怎样做可以更好”。其实,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赏识,但在学习活动中,由于知识、经验、思维的差别,一些学生必然会出现一些“错误”,甚至“荒谬”的情况,教师不要轻易“否定”,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予以放大、点燃,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评价,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在教育观念不断变革的浪潮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质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思考、实践,探寻出更多的物理教学策略,促进学生除了掌握现有课程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具备独立解决问题、自主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全面发展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李丹洋.物理核心素养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体现分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9.
        [2]曹艺才.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J].物理教师,2016,37(11):30-32
        [3]李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08):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