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梅
云南省文山市第一初级中学663099
摘要: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教学,需要教师重点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教师结合“新课改”的教学思想,为学生们设计综合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之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为高效的写作训练。通过教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深度研究,可以发现学生之实际写作训练期间,存在哪些相对明显的表达错误和问题,并就学生们的写作不足进行相关的教学内容设计。通过教师创编高效的写作教学策略,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表达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写作;质量优化;教学研究
在教师指导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教学时,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表达能力。在教师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其语文知识水平紧密相关,所以教师设计相关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提升其学习质量。故而,教师在教授写作知识时,为学生们强调语言表达的质朴性,以此彰显其写作情感的真挚。同时,教师积极引入拓展性教学内容,借此帮助学生拓宽写作范围。此外,教师还需为学生设计限时写作任务,以此综合提升学生们的写作表达语言水平。
一、倡导质朴表达,提升文章真挚情感
随着学生们开始初中阶段的语文写作训练,教师对于学生的写作内容要求,需要有显著的提升。现阶段的学生在实际写作训练期间,越来越多出现“过分修饰文章”的现象,这样的写作方式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质量,最终将成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限制性因素。为了能够更好地教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师需要为学生们强调“真情实感”的重要性,并号召学生进行更为质朴的写作训练。教师希望能够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朴实情感表达的训练,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写作技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不落矫揉造作的窠臼。正因为有教师为学生们设计质朴性表达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写作内容的情感更加真挚有效。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们的写作训练时,就需要对过分注重华丽辞藻修饰的作文进行矫正指导。教师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引导,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们设计叙事性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因为只要学生写作内容用心,即使用词普通也可感动读者。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展示相关经典文章,如孙犁的《荷花淀》以及汪曾祺的《黄油烙饼》等文章,使学生体会润物无声的文字魅力。最后,教师在实际写作训练期间,要求学生一定摒弃“堆砌辞藻”的行为,使学生的写作文字能够真正回归本真,彰显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使其真正能够驾驭文字,而非华丽辞藻的“奴隶”。
二、引入拓展知识,拓宽学生写作广度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写作内容质量,教师应当结合自己实际的阅卷感受,进行相关的写作内容指导。通过教师对学生写作内容的评价,可以发现学生当前写作内容普遍存在语言空洞泛化的现象。为了能够使学生们的语言表达更加优质,对应的描写内容更为深刻耐读,教师决定为学生们设计拓展性教学策略。故而,教师决定从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入手,按照学生所学教材知识内容,进行相关故事性内容的拓展,使之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知识。通过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相关的拓展性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们的语文写作内容更加多元化和优质化。
例如,教师教导学生们学习《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时,就可由教师为学生们进行相关的知识拓展。因为涉及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知识内容,所以教师就可为学生们拓展诸如“豫让刺赵襄子”、“冯谖客孟尝君”以及“信陵君窃符救赵”等故事内容。通过教师为学生们拓展这些精彩的故事性内容,一来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二来可以使学生将这些故事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和应用,从而切实拓宽学生们的语文写作素材范围。教师在为学生们设计相关教学策略时,考虑到学习兴趣和写作应用的结合,使得学生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得到综合性提升。
三、设计限时任务,优化语言表达质量
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写作教学来说,最重要的还应回归学生的写作内容质量。通过教师长期的教学观察,发现学生的写作表达质量和其心理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在教导学生进行相关写作训练时,就可设计相应的限时训练策略,借此充分强化学生在紧张状态下的写作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发现自身不足,进行综合性的写作训练和能力优化。
例如,教师为学生们设计写作训练任务时,可以将有限的写作时间进一步缩短,使之为学生们的写作训练营造更为紧张的气氛。一方面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另一方面学生还要保证自己的写作内容言之有物。所以,教师通过为学生们人为设计紧张的写作训练环境,可以使学生们的写作过程更加专注,对应的写作字体、速度和准确性,也需要得到综合性的保障。通过教师设计的限时训练方法,可以使学生们的语言表达更为高效优质。
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时,需要设计综合性的写作教学策略,用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萍.探析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11):118.
[2]徐佑国.探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