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研究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10期   作者:李红梅
[导读] 在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
        李红梅
        重庆市酉阳县实验中学  409800
        
        摘要:在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受到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下,数学教育工作者也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需要具备数学思维、解题技巧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数学意识。在目前,教师还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固化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开发不够深入。对此,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实现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对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研究策略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应用理解,还能有效培养其正确的学习观念。对此,教师要深层次解读核心素养的教育内容,并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激发出对数学学习的乐趣,才能更好地将渗透核心素养,从而实现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道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提升数学水平。因此,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数学学习中,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动手实践,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很多知识需要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的。我们以《画轴对称图形》这部分数学内容的教学为例。在课堂导学中,教师先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展示相应的教学知识点。如,轴对称图形的画法。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激发出学习的乐趣。之后,为了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视频和图片中图形的制作,并且为学生提出教学问题:“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轴对称图片的制作方式之后,动手画一下相应的对称图形。”之后,再让其分享给其他学生。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学生也会乐于参与。运用这样的方式,既让学生激发出学习的乐趣,还能让学生有效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能够积极学习的前提是基于学生的兴趣使然,只有让学生激发出学生的乐趣,学生才会自愿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提升学习效果。在课堂学习中,情境学习是一种具有趣味性、生动性的学习方式,能将枯燥、不易理解的知识转化为生动、易于理解的知识贮存在学生脑海中,能让学生摆脱枯燥的学习环境,提升学习质量。因此,需要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式,运用生活化、微课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核心素养的理念,为学生建设仿真数学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具有趣味性的学习中,掌握知识。
        例如,在数学学习中,有很多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被理解,而学生会因为无法掌握而降低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教学,为学生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学习场景,以此让学生激发出对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积极思考。我们以《勾股定理》这部分数学内容为例。勾股定理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数学知识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图片。如。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座山,现在学校组织登山活动,当我们沿着45度的路走了五百米,看到一颗树,问,这颗树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在为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主回答。最后,再为学生开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激发出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数学解题的应用能力。
        三、构建数学模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相比较小学和高中的数学来说,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过度阶段,也是比较重要的阶段。由于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成熟、对数学模型的构建还不完善,当学生遇到抽象问题时,学生不能有效解答。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数学模式,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我们以《函数》这部分数学内容的教学为例。在数学学习中,函数是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未来掌握高等函数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其数学概念相对较难,学生难以有效掌握。因此,教师就为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教师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去游乐园的时候有没有做过摩天轮,是什么感受?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你所在的地方高度会有变化吗?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让学生想象之后,教师在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开展数学教学,以便让学生有效掌握和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当然,教师可以用相关的数学问题来检测学生所掌握的程度。运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相关的数学意识,还能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实现未来的全面发展。
        四、提出互动问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问题来实现。毕竟问题互动能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课堂中师生、学生相互的互动交流而产生解决答案,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想象等特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我们以《整式》这部分数学内容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知识需要学生了解字母用于表达数量的关系。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就为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学生们,x的3倍与y的平方的3分之1的和,用代数式表示,是多项式还是单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之间的区别?如何求整式的次数?本文中有哪些数学思想?”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让学生在小组内部相互讨论,从而找出答案。运用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产生一种想要探索数学知识的需求,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扩散性思维,真正实现培养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教师既要让学生学习丰富的知识,还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对此,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教学情境、数学模型、互动问题等多种方法,学生能够摆脱应试教育过于单一与固化的教学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生动的记忆和深刻的理解,并且在不断的运用中保持数学学习的动力,有效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缴志清,刘璐.关注核心素养把握核心内容优化教学策略———初中数学教学关键问题的研究与实施[J].基础教育课程,2016(13).
        [2]张俊珍.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2).
        [3]叶媛媛.培养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D].集美大学,2017.04.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