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师在高中德育教育实践中的教育方针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10期   作者:何惠萍
[导读]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黄金阶段,这个阶段中的高中学生正是自身价值观与人生观最终成型的阶段
        何惠萍
        广东省紫金中学      517400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黄金阶段,这个阶段中的高中学生正是自身价值观与人生观最终成型的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良好价值观念的形成,辅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德育价值体系,有利于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形成积极的影响作用。班主任教师在高中班级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应该始终参考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德育教育的实际内容,与时俱进地更新自身的德育教育理念,并确定良好的德育教育方针为自身的德育教育提供理论性的指导依据。
        关键词:高中学生;德育教育;教育方针
        德育教育是高中阶段中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通过德育教育对学生所进行的思想精神指导,能够使班级学生在德育教育的导向作用下建立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德育价值体系,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为了进一步优化高中德育教育对学生所起到的导向作用,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究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德育教育方法,研制科学的德育教育方针以对自身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教育实践进行指导,为高中学生的德育价值观念培养创造更加优越的教育环境。
        一、德育教育资源的时效性
        对高中学生所进行的德育培养是为了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价值观念与现代化的生活进行对接,使其能够切实地融入到现代生活实践之中服务社会,教师在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实践中应该首先明确这一教育目标,认识到德育教育的内容应该始终是与时俱进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将德育教育资源的时效性作为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针之一,并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将自身的教育视野聚焦于现代社会之中,利用时政新闻、时事热点等现代化的、符合德育教育价值等具有时效性的素材不断丰富高中德育教育体系,促成学生形成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德育价值体系。
        例如教师在高中班级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可以将具有强烈德育价值冲突的本地新闻内容或是时事热点内容代入到班级之中引发高中学生的讨论。因为高中学生本身已经对社会中的事务具备一定的评判标准与思考能力,学生能够从自身的思考出发对教师所给出的时事内容中事件的性质进行较为具体的分析。通过学生对热点新闻的具体分析与讨论活动,可以更好地将时政热点中的德育价值观念呈现在高中学生的面前,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更强烈的冲击感,从而加深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通过教师对现代化德育教育资源的应用,可以使学生的德育观念不断更新,使其所建立的价值体系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德育教育内容的生活性
        为了使高中学生能够切实地凭借高中德育教育中所建立起的德育价值观念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开展生活实践,教师还应将生活性作为德育教育内容选择的方针,使德育教育内容始终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应用场景。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教师应该通过创设生活化德育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体验符合真实生活的德育应用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例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一系列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以渲染教学中的氛围创设模拟生活情境,并引发学生对生活情境中具体实例内容的畅想与思考,并鼓励班级学生说出如果自己是情境中的主角自己会怎样做。通过媒体资源对氛围的渲染,学生能够切实地融入生活化的情境中对德育教育的内容展开相关的思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下的思考,高中学生能够切实地从生活出发建立起对德育内容的思考,从而促成德育价值与生活实践的融合,为学生未来生活中的德育实践提供助力作用。
        三、德育教育活动的实践性
        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是为了学生未来的社会实践而服务的,为了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因此,在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将实践性作为德育教育活动的指导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更多的符合德育教育应用的德育活动,使学生能够切实地在高中阶段中依靠教师的组织完成社会德育实践,为后续自主实践的开展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高中教学的课余时间组织班级中的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生活的社区之中开展班级性的集体社区清扫活动。通过社区清扫活动的开展,高中学生能够在社区清扫的过程中认识到德育价值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并且使学生初步形成奉献意识。并且在教师的组织下,高中学生还能切实地感受在社会中开展德育实践服务社会的流程,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需要注意的是,在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规划时间,以合理的时间安排组织学生开展可以完整实行的活动,以此保证实践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在高中阶段的班级德育教育中制定教育方针,是为了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能够在理论性指导的依托下更加有方向性地辅助学生的德育价值体系建立,因此教师应该始终以终身学习的心态,不断更新自身的德育教育理念,从而促成立德树人目标在现代化教育中的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陈建勤.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好家长,2018(7).
        [2]王寿波.浅谈班主任在高中德育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