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工作实施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10期   作者: 袁红艳 李振勇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盛行,德育在小学教育中受到了格外的关注。
        袁红艳  李振勇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黑里寨学区中心小学256306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盛行,德育在小学教育中受到了格外的关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有必要在工作中展现自身的德育素质,同时也要向学生不断地传递德育观念,帮助学生形成深厚的德育思想,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方式与生活态度。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实施策略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但知识不是学习的全部,德育也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必需品,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德与智的共同发展。小学教师的主要工作不仅表现在班级的管理中,还要观察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的思想,培养其正确的德育观。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教育实践所总结的经验,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一、从班风的建设出发,创设团结有爱班级
        在实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班级内团结友爱氛围的重要性,在小学的班级管理中中,班级风气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那么我们如何打造一个团结的班集体呢?首先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相互信任,但是教师也要恩威并施,把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度,切莫失去了教师的威严,让学生“肆无忌惮”,也不要用高高在上的态度,让学生不敢靠近。然后教师可以经常举办一些集体活动,联合其他科目的教师一同组织,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最后需要教师对班级的状况进行综合评析,采用合理的方式形成积极向上,团结的班级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时间与学习状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将班级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一场班级的运动会,要求大家必须踊跃参加,这既是为学生提供的轻松环境,也能够加强班级的团结力。同时与其他科目的教师进行商议,共同参与。此时每一科目的教师带领一支队伍,进行对抗,既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也能够展现学生的风采,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风。班风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的约束小学生的行为,还可以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教师的管理过程中,营造一个好的班级氛围也是进行教育的重要部分,必须要进行重视。
         二、选取有效德育方法,促进德育顺利开展
        在德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有效的德育方法,这样才能够使德育的工作顺利展开,才能够使学生很快地接受德育教育。要选择有效的德育方法,还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接受哪种教学方法,再将这种教学方法与德育内容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经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细心观察,发现学生更习惯接受一些教学活动。所以,笔者认为,德育工作的有效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举办主题式的德育活动,比如“你有困难我来帮”、“保护环境靠大家”、“爱国守法,人人有责”等。此外,还可以为学生举办一些辩论活动,根据社会上出现的有关德育的话题展开辩论,如“该不该抚养老人”“孩子该不该交给父母养”等话题。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对于一些道德问题的看法能够思考地更为深入,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道德标准。

学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为学生开展一些讲座活动,将与法律知识相关的内容介绍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同时,也使学生形成自律的好习惯。在听讲座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从中获得一些道德上的启发,提升学生对自己的道德要求。由此可见,选取有效德育方法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轻松地接受德育教育,并在无形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建立系统评价体系,激发学生改善自我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实施中,我们还要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一般来说,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其文化课程的评价体系最为全面和系统,但是仅从成绩论英雄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并不公平。所以,现今的评价体系越来越多元化。笔者认为,学生的德育也应该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向良好的道德品质上靠拢,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美好品质。
        对于系统评价体系的建立,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这样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与不同的人接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使我们对于学生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其评价的标准,教师评价可以从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表现情况上进行评价,也可以从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上进行评价;学生评价可以从该同学与其他同学相处过程中的事件中进行评价,从学生对他人的态度中进行评价;家长评价则可以从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上进行评价,从学生对待家里的长辈、小辈的态度上进行评价。如此一来,就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到学生的德育表现情况,从这些评价中能够知道下一步对学生应该实施怎样的教育。
         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达到知行合一效果
        教师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开展好德育工作,需要制定正确的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制定有效的德育工作策略,也需要其他教师的协助,这样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认识来源于实践,而认识的最终目的也是应用实践当中。如果只是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很可能造成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导致学生的德育实践意愿和能力不足。针对此,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德育实践活动,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重阳节期间,笔者就会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为老人打扫和清洁,跟老人聊天,并且为老人表演节目,为敬老院的老人带去快乐,使学生明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爱心捐赠”活动等等,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德育实践活动,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总而言之,教师对小学生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学生的管理中,与学生团结一致,恩威并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的学习中,因材施教,互帮互助,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德育精神所在。小学教师的德育之路漫漫,需要不断地渗透在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熏陶,成长为顶天立地的人。
        参考文献:
        [1]杨静莹.立德树人·从心开始——小学生积极向上心理意识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86.
        [2]华宝峰.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德育管理[J].科教导刊(下旬),2018(09):129-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