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10期   作者:贾云亮
[导读] 新的数学大纲明确指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凸显出来
        贾云亮
        陕西省西安市第十中学   710014
        摘要:新的数学大纲明确指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并且应用高效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实现后,能够主动地与课堂融为一体,学习效率也会逐步提升。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以高中数学为例,讲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活动;综合能力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课程教育改革,旨在通过教学形式和课堂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水平提高,数学学科知识较其他科目而言,具有严谨性特点,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着合理采取数学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逐渐凸显出来,促使他们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问题化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问题是启发学生的一种高效形式,对学生思维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很多教师都喜欢使用问题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高中数学与其他学科略有不同,难度也稍微高一些,高中生的思维很难一下子就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含义,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教学法,通过循序渐进地提问来促使学生逐步融入课堂,并且高效地获取数学知识。学生在问题教学模式下思维较为活跃,在积极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训练理解数学知识,数学学习效率也随之升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节内容时,高中数学教师便借助多媒体将“”四个指数函数图象呈现给学生,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四个指数函数的图象,你们能够发现什么规律吗?”学生立即仔细观察起来。观察比较仔细的学生能够明确指出底数与1的大小不同,函数的增减不同。于是,数学教师接着随意列举出“”几个式子,鼓励学生结合刚才回答的问题快速判断两者的大小。学生在比较前两个式子时还感觉比较轻松,但是在比较最后一个时却遇到了难题。数学教师顺势展开教学活动,展开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学会将数和形结合到一起,并借助图形来分析、解答问题。学生在问题情境下学习数学知识时思维很活跃,学习能力也较强,很快便融入到课堂中高效地汲取数学知识。
二、生活化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与数学是密不可分的,两者有着紧密关联,因此数学教师想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可以在讲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将其生活化,促使学生迅速融入其中并高效地获取数学知识。在高中阶段,数学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很容易就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尝试转变教学策略,将数学教学活动生活化,将学生带到生活化场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愿意主动此去了解生活中数学知识,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也日益强烈。
        例如,学生在学习“等差数列”一节内容时,高中数学教师将学生熟悉的打车收费事件呈现出来,唤起学生共鸣,使之感觉不到在数学课堂中,而是在生活中。当数学教师将收费标准“起步价为10元,小于等于五千米都为10元;五千米以外每千米收取1.2元”讲给学生,并使之思考自己五千米后,汽车行驶距离和收取费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出等差数列,和它的通项公式等内容。学生从生活角度认识到学习等差数列的用处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促使数学教师能够顺利地完成此次教学,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高效地掌握等差数列相关知识点。
三、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模式已经不再陌生,成为广大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高效教学手段,它不仅促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还促使学生对课堂充满了兴趣。高中生正处于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对一些事物或者知识都有自己的理解,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开数学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探究的热情,促使他们主动地去获取数学知识。


        例如,学生在学习“函数的概念”内容时,高中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上课,数学教师便借助多媒体呈现出一家人去旅行的短视频,视频中的爸爸将汽车行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阐述出来,并鼓励孩子列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年纪不大的学生遇到了难题,数学教师顺势将问题抛给了观看视频的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能够很快说出三者之间的关系。数学教师继续道:“如果已知某一段路程的速度,大家肯定能够运用刚才的公式计算出路程,但是实际上,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速度是不一定的,今天我们来从函数角度分析详细分析一下!”随之,数学教师便带领学生将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函数的角度分析了不同路段中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出函数的定义、定义域和值域三个基本概念,使学生进而加深对函数的理解。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很高,学习效率也随之升高。
四、合作化教学,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人们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一道理在学习中同样适用,但是它的说法变成了合作教学。合作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不陌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增强,还能够促使教学活动顺利地开展。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堂变成合作化的数学课堂,将所学生像拧绳般聚集到一起,通过他们智慧和思维的碰撞,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步提升。
        例如,学生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内容时,高中数学教师通过采取合作化的教学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其齐心协力自主获取了数学知识。课上,数学教师先通过圆形图片和细木条位置表演引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圆和直线存在几种关系,如何判断某一直线方程与圆位置关系”的问题。学生对于教师的实物模仿动作所吸引,并在小组中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很快确定出相交、相切和相离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并展开深入探究。高中数学教师在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后,将学生们的结论呈现出来,并带领学生一起进行了分析。学生在合作化教学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很高,自主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都逐步提高了。
        五、微课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微课应时而生,以短小精悍的特点博人眼球,获得了教师和学生们的一致认可。微课教学资源针对性强的特点彻底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使得教学重难点知识逐渐凸显出来,提升了学生对知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高中数学教师将微课应用到数学课堂中,通过不同形式展示微课,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升高了。
        例如,学生在学习“垂直关系的判定”内容时,高中数学教师通过微课组织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上,数学教师先利用介绍性微课将几种相交直线的垂直关系呈现出来,唤起了学生记忆。课堂中,数学教师又利用微课展示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的判定定理”、“垂直关系的判定”等内容,促使学生通过自主观看微课视频复述出视频中所讲述的数学内容。在学生复述完毕后,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详细地进行了讲解,使得课堂高效地开展。学生在微课形式的数学课堂中,主动性很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也随之升高。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积极响应课改号召,改变教学思想,应用多种高效的教学手段于课堂中,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逐渐浓厚,同时促进学生学习动力不断提高并学会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学会帮助自己和他人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到学习数的知识的乐趣和真正领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汪霞.基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新一代,2017(10).
        [2]黄金燕.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下),2017,000(009):35-35.
        [3]王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探析[J].科学中国人,2015(10Z):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